根據特朗普本月2日簽署的關于所謂“對等關稅”的行政令,美國定于5日開始對所有貿易伙伴加征10%的“最低基準關稅”。對某些貿易伙伴征收更高的“對等關稅”,這些措施將于9日生效。
美國經濟學家和商界人士警告說,加征關稅將推高價格,并最終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估測,美國實施“對等關稅”后,如果其他國家采取報復措施,美國低、中、高收入家庭平均將損失1300美元、2100美元、5400美元。

美投資人喊話:“是時候開始囤貨了”
美國知名投資人、億萬富翁馬克·庫班4月2日下午在社交平臺寫道,是時候開始囤貨了。
庫班在社交平臺寫道:“從牙膏到肥皂,凡是能找到地方可以儲存的東西,都應該趁早買起來,最好是在商店補貨前購買。”
庫班強調,即使是美國貨,也有可能漲價,“他們會甩鍋給關稅”。
據觀察者網援引《華爾街日報》3日報道,美國人早在關稅政策正式出臺前已經開始緊張,從大學生、全職媽媽到企業高管......全美各階層民眾已掀起"未雨綢繆"式消費潮。一位50歲的紐約市民表示,在跑了多家商店并向店員致電爭取后,終于搶購到那家商店最后一臺中國品牌的電視機。
佩格羅買到了中國品牌海信的電視機。圖片來源:《華爾街日報》

美國小企業在“關稅大棒”下求生
據央視新聞報道,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副教授盧杰鋒表示,中期來看,市場對企業盈利預期有所下調。投資者擔憂企業將面臨進口成本攀升與出口受阻的雙重困境。在制造業與科技業,眾多美國公司依賴貿易伙伴供應零部件;在農業與汽車業,則可能直接遭到貿易伙伴的反制性關稅沖擊。此外,美國零售業也會因商品成本上升,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
據中青報此前報道,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內,關稅政策分階段實施,許多產品獲得了豁免。觀察人士認為,新一輪關稅政策覆蓋更廣、影響更深遠。“承擔這些稅的是美國進口商,不是出口商。”美國消費者技術協會(代表千余家科技公司)國際貿易副總裁艾德·布瑞茲特瓦警告稱,美國企業和消費者將因高額關稅遭受損失。美國電子產品零售商百思買首席執行官科里·巴里表示,由于該行業的供應商利潤率很低,絕大部分關稅成本恐將轉嫁給消費者。
中國是美國最大的電子產品供應國之一。英國廣播公司稱,近年來,美國的關稅政策迫使一些公司將供應鏈向東南亞轉移,但泰國、越南等地不具備足夠的制造能力和專業知識。
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迪娜·加扎里安創業剛滿一年時,就因為“前”總統特朗普的貿易政策而陷入困境。她的公司Austere為幾家大型零售商提供高端影音配件,這些配件主要是在中國生產的。
隨著特朗普對中國產品征收高額關稅,一夜之間,額外的成本導致她的公司在破產邊緣徘徊。“當時我覺得,我的公司會在短短一年內走完從開業到破產的全過程。”她告訴英國廣播公司,“我花了這么多時間、金錢和精力去經營公司,結果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許多對特朗普第一任期心有余悸的美國企業主已經提前做了準備。包括加扎里安在內的一些人趕在特朗普就職前進口了大量貨物,存放在倉庫里。加扎里安希望借此爭取時間,撐到公司順利轉型。
“我可能需要尋找采取更具成本效益的生產方式,或者徹底轉向新的方向。”她說,“我不得不將全部精力放在生存而不是發展業務上,這實在令人沮喪。”
來源:中國新聞社、央視新聞、觀察者網、中國青年報等
微信值班:周琦 鄭揚波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