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玉童子牧牛。 武漢博物館供圖
金累絲鑲玉嵌寶雙鸞鳥牡丹分心。 湖北省博物館供圖
彩繪漆木方格紋酒具盒。 湖北日報記者 何宇欣攝
銅套杯。 湖北日報記者 何宇欣攝
春光對于人們的吸引與召喚,古今相通。
不少游客在參觀博物館時發(fā)現(xiàn),一件件文物,仿佛是一本本“古人春游指南”,數(shù)千年前的春日派對,今時仍然令人贊嘆。
春日出游必備的野餐墊,在古代長什么樣?先秦時期,古人習(xí)慣席地而坐。人們出游時,或會攜帶竹席和壓席角的銅鎮(zhèn)。在湖北省博物館,就可以看到戰(zhàn)國時期的竹席和銅鎮(zhèn)。
“箱子一拎,說走就走,這也太方便了吧!”在湖北省博物館“曾侯乙”展廳,來自貴州的游客在2400多年前的食具箱和酒具箱前贊嘆不已。曾侯乙墓出土的這組食具箱和酒具箱,容積不大,器物放置有序,箱上有用于拴繩的銅扣,便于打包、移動。荊門包山楚墓出土的一套彩繪漆木方格紋酒具盒,蓋、器作子母口扣合,器內(nèi)分割成4段6格,放置盤、壺、耳杯等成套酒具,便于攜帶和使用。
博物館里的繁花世界,同樣圈粉無數(shù)。明梁莊王墓出土的金累絲鑲玉嵌寶雙鸞鳥牡丹分心,在明代宮廷高定工藝加持下,牡丹愈發(fā)雍容華貴。武漢博物館藏清代青玉“童子牧牛”擺件,一赤足頑童騎于牛背上,手持橫笛,昂首前眺,似在赴一場春天的約會。
從文物中“腦補(bǔ)”古人春游的松弛與自在,是不是愜意與浪漫的具象化?
(魯黎、黃敏參與采寫)
湖北日報記者??海??冰
來源:人民日報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