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軍官被消滅的消息,說明了什么問題?當澤連斯基開始對外放話,要跟普京進行面談的時候,為什么說普京大概率不會接受他的請求呢?對于俄烏沖突接下來的發展趨勢,又有什么預測呢?
俄烏戰場傳來消息,近日,在俄軍對烏克蘭發起的新一輪打擊中,有大約十名北約軍官被殲滅。從這則消息來看,我們不難發現兩個問題。第一個,就是美西方國家的雙標是無處不在的。這一輪十名北約“大魚”被殲滅,意味著北約國家已經深度介入俄烏沖突。這不禁讓我們想到去年后半年,北約炒作朝鮮援俄的事情。對于朝鮮援俄,北約的態度是非常堅決的,在譴責朝鮮的同時,還對朝鮮極盡威脅。現在,已經有證據證明北約參與俄烏沖突,他們卻對這一切閉口不談。這就是非常明顯的“雙標”行為。不過,這也符合美西方國家的行事風格。
雖然新聞報道是十名北約軍官,那么,這是否說明在當前特定情況下,美國會參戰呢?這個問題答案是概率非常小。因為美國對俄烏沖突的態度,就是執行離岸平衡戰略,從俄烏沖突爆發到現在,新聞報道中很少有美國軍官參與其中。而且,現在特朗普和普京之間的互動非常頻繁,美國沒有必要為了烏克蘭讓自己同俄羅斯的接觸變得尷尬。
第二個,就是對于北約國家的介入,俄羅斯采取的是零容忍的態度。在不久之前美俄進行談判的時候,歐洲國家開始討論在俄烏沖突結束后向烏克蘭派兵的問題。對于這個問題,雖然歐洲內部出現了分歧,但俄羅斯的態度是堅決反對。畢竟俄羅斯對烏采取特別軍事行動的原因,就是北約東擴。如果沖突結束后,歐洲向烏克蘭派兵,那就意味著俄羅斯所做的這一切前功盡棄。這一次,俄軍消滅北約軍官,其實也是向美西方國家表明立場,他們要一意孤行的話,俄羅斯就會一不做二不休。
有意思的是,同樣在這兩天,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開始對外放話,愿意同普京進行當面談判。對于澤連斯基的說法,普京會答應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分析。
第一個,就是規定。在2022年的時候,澤連斯基曾經下過一道命令,就是烏克蘭方面不能同俄羅斯總統普京進行談判。所以,在烏克蘭這邊,澤連斯基的言論其實背離了他當初的決定。如果澤連斯基沒有取消這一命令,普京就答應的話,在面子上普京是過不去的。也就是說,這也是澤連斯基挖的一個坑,想從另一個方面來給自己做一些找補。
第二個,就是必要性。現在除了澤連斯基想要同普京談判結束沖突之外,最希望解決沖突的就是美國了。所以,我們看到美國在從澤連斯基訪問白宮開始,就對烏克蘭進行施壓了。這樣的話,普京完全可以讓美國繼續之前的工作,自己沒必要同澤連斯基面談。而且,在美國的斡旋之下,俄烏都沒達成共識,俄烏總統直接面談的話,只會讓談判朝著不可控的方向發展。這是美俄都不希望看到的結果。
第三個,就是重要性。澤連斯基能提出面談的請求,在一定程度上說明前線烏軍已經頂不住了。那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除非澤連斯基能夠表明答應俄方提出的停戰條件,普京才有接受談判的可能性。如果澤連斯基不答應也不要緊,剛才提到有美國在對烏克蘭施壓,如果烏克蘭執意不聽美國的話,那俄方完全可以繼續在戰場上得到最終想要的答案。澤連斯基到時候再后悔,可來不及了。
因此,綜合這三個方面,普京大概率會進行回應,但距離雙方見面,恐怕還要等很長的時間。對于俄烏沖突,現在美國希望結束,烏克蘭希望結束,俄羅斯是無所謂。既然烏克蘭想要結束,就需要拿出足夠的態度。如果澤連斯基只是把同俄羅斯談判的事宜當成緩兵之計的話,那最終受傷的還是自己。當烏克蘭望眼欲穿,美西方軍援遲遲不到的話,屆時,再談判也就沒意義了。這個道理普京明白,特朗普也明白,澤連斯基也明白,但他就是不愿意認命罷了。不過,他不認命,又有什么有效的逆天改命的方法呢?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