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9日至30日,在第18個世界孤獨癥日到來之際,上海晨光公益基金會(以下簡稱“晨光公益基金會”)聯合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及十余家愛心企業、基金會,發起“借你一雙星星眼”孤獨癥日共融趣味運動會暨公益市集。
借你一雙星星眼”共融活動現場
本次活動通過“趣味運動會+公益市集+兒童畫展”的創新模式,聯動醫院、企業、公益機構等多方資源和力量,旨在打破社會對孤獨癥群體的偏見,促進孤獨癥兒童的社會融入,同時探索多方協作的公益模式,為孤獨癥兒童及其家庭搭建與社會連接的溫暖橋梁。
據統計,兩天活動共吸引120組孤獨癥兒童家庭、超1000組普通家庭參與,超800人參與公益捐贈。
趣味運動會,以游戲助力社交能力提升
3月29日上午9點,活動在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門診樓廣場拉開序幕。趣味運動會作為本次活動的核心環節,設置了“跳數字”“云沙包”“藝術共創”等8個游戲打卡點,孩子們每完成一項任務即可獲得代幣,集滿5枚可兌換獎牌,并在企業攤位兌換文具、零食等禮品。
在志愿者和家長的引導下,孤獨癥孩子們穿越路障、投擲沙包,并前往企業攤位與志愿者交流互動、兌換禮物。這種充滿樂趣的形式不僅讓孩子們在游戲中鍛煉了身體協調能力、計算能力和社交能力,也為他們提供了難得的集體活動體驗。
孩子們在趣味運動會現場
上海松江星悅兒童服務中心是晨光公益基金會的長期合作伙伴,多年來專注于孤獨癥兒童的康復訓練。活動當天,來自該中心的27組孤獨癥家庭深度參與了趣味運動會和市集交流。據中心校長楊黎明介紹,社交溝通障礙是孤獨癥兒童在成長中面臨的主要障礙之一,他們較為缺乏參與社會活動的機會。她認為,此類活動不僅能讓孩子享受快樂,也能幫助家長緩解心理壓力,感受到社會的支持。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社工劉泳志表示:“趣味運動會的形式,可以通過個性化的游戲,幫助孤獨癥小朋友鍛煉運動與社交能力,也為孤獨癥家庭搭建了一個社會融入和社會交往的平臺。”
多方力量協同,公益不再“孤軍奮戰”
隨著社會各界對孤獨癥群體的關注持續升溫,晨光公益基金會積極探索更高效的協作路徑,提出“趣味運動會+公益市集+兒童畫展”的創新模式,通過聯動醫院、企業、公益組織、志愿者及公眾家庭,將分散的善意凝聚為系統性支持。
在本次活動中,晨光文具、春秋航空、凱德中國、番茄田藝術、來伊份、霸王茶姬等十余家企業,通過員工志愿服務、義賣攤位運營等形式,共同為孤獨癥兒童及家庭提供切實幫助。
各家愛心企業的攤位火熱開張
此外,超過60組愛心家庭認領市集攤位,他們捐出家中閑置物品進行義賣,并紛紛化身攤主展開叫賣吆喝,所得款項均捐贈至孤獨癥兒童康復項目和大病兒童救治項目。
晨光公益基金會副秘書長林益仲表示:“晨光公益基金會多年來持續深耕孤獨癥項目,深刻認知到社會共同關注孤獨癥議題的重要性,并關注到每一位孩子背后的家庭、老師、醫護人員的辛苦付出。本次社會共融活動通過多方資源聯動實現彼此鏈接,并將由孤獨癥兒童的作品制成的文具產品進行義賣,部分籌集的資金用于幫助大病兒童,實現‘孩子幫助孩子,童心守護童心’的互助。晨光公益基金會未來將持續搭建公益平臺,充分發揮各方優勢力量,聯合更多愛心企業共同開展公益活動。”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黨委書記李倩表示:“社會的溫暖由每一份善意匯聚而成。本次活動希望通過‘醫校社企家’多元協作的機制,以社會融合的活動,為孤獨癥患兒點亮星光,為孤獨癥家庭傳遞溫暖。”
從活動到行動,讓共融成為日常
在門診鎮靜中心,20余幅孤獨癥兒童的畫作吸引了行人的目光,這些畫作來自于晨光公益基金會開展的“晨星的孩子”公益項目。
孤獨癥兒童畫展
自2017 年起,晨光公益基金會便與上海市慈善教育培訓中心合作開展“晨星的孩子”公益項目,支持孤獨癥兒童日常藝術創作的康復訓練,通過定期輔導提升他們的創意動手能力,讓孤獨癥兒童用創意釋放情緒、表達思想、打開心扉,受益兒童超過 2000 名。
為讓更多人看到孤獨癥兒童的特長,晨光公益基金會聯合晨光文具,每年舉辦孤獨癥兒童繪畫作品征集活動,將優秀作品用于晨光文具產品包裝,累計推出10款公益產品,銷售利潤全部用于項目運營,打造“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新公益形態。
在推動孤獨癥群體社會共融的實踐中,晨光公益基金會始終重視公眾倡導的價值。除線下活動外,晨光公益基金會還通過公益直播、科普短視頻等新媒體形式,向公眾傳遞科學的孤獨癥認知。2024年4月,晨光公益基金會曾攜手高途高中發起公益直播,旨在向公眾普及孤獨癥疾病,同時通過推出公益聯名品——文創禮盒《快樂星球》,為孤獨癥孩子及其家庭送上一份暖心關懷,用實際行動呼吁社會給予孤獨癥患者們更多關注。
2024年世界孤獨癥日,晨光公益基金會與高途高中聯合發起公益直播
每一個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每一份不同都應得到理解。面向未來,晨光公益基金會將與各方伙伴共同努力,為孤獨癥兒童創造一個更加包容、理解、充滿愛的成長環境。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