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交流共享,而非人為設置壁壘,各國才能實現共同發展
長期以來,世界各國在一套共同接受的國際貿易規則基礎上推進經濟合作,但美國政府當前的關稅政策卻對此造成了嚴重破壞。
美國政府加征關稅、施加貿易限制,將導致物價高漲,增加經濟運行面臨的不確定性,給世界經濟帶來風險。受美國關稅政策影響,眾多企業不得不選擇推遲投資,直到貿易形勢變得明朗。
面對美國政府的關稅舉措,許多國家將不再視美國為可靠的貿易伙伴,并積極尋找對美貿易的替代方案。一種方式是像歐盟國家一樣,通過抱團取暖來克服困難,另一種方式是同中國、歐盟等大型經濟體建立更為緊密的經濟聯系。加拿大、墨西哥等國經濟與美國經濟深度融合,短期內將受到美國關稅政策的嚴重影響。若美國政府堅持加征關稅,那么加、墨等國別無選擇,只能尋求提升與歐盟、拉美、中國、印度等地區和國家的貿易關系。
中方認為合作是解決問題的唯一出路,對此我十分認同。通常情況下,貿易對參與方都是有利的。二戰結束以來幾十年間,世界貿易迅速發展,各方廣泛從中獲利,就是明證。雖然美國同中國等國近幾十年的雙邊貿易中曾出現過一些分歧摩擦,但相關國家通常會選擇以談判與合作來解決問題,而非采取單邊措施來激化問題。
當前,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技產業在美國、中國等國家快速發展。在此背景下,知識、技術變得愈發重要。整合區域供應鏈、避免關稅對抗,才能夠建立起有利于知識、技術快速傳播的有效架構。各方應盡可能推動開源研究,使研究成果迅速在世界各地得到共享,助力人類更好應對諸如氣候變化或大流行病等全球性挑戰。面對傳染性疾病時,如果檢測、治療、疫苗方面的技術一經研發出來就能得到廣泛共享,可以更好地挽救生命。與電動汽車、清潔能源生產和儲存相關的技術也需要盡快普及。促進交流共享,而非人為設置壁壘,各國才能實現共同發展。
(作者為美國經濟與政策研究中心高級經濟學家)
原標題:《談判與合作是解決貿易問題的更好途徑(國際論壇)》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施薇
本文作者:人民日報客戶端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