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推行所謂“對等關稅”政策引發全球貿易格局動蕩,對有全球業務的許多企業運營都帶來了挑戰。這一背景下,近期多家A股上市公司在公開渠道積極發聲,闡釋這一政策帶來的影響,并公布了一系列積極的應對舉措。
針對關稅政策對制造業企業出口帶來的成本壓力,部分上市公司表示正加速海外產能布局。有上市企業表示,已提前在部分低關稅國家或地區尋找制造場所并開展了相關人員儲備工作,預計可在1個月內實現低關稅區域的制造替代,同時,公司在歐洲市場以及亞太、中東、南美等廣闊的新興市場均有完善布局。還有企業表示,在美國、越南設立生產基地,同時將銷售市場逐步轉向歐洲和印度,利用東南亞基地滿足區域內需求。
還有企業正在采用科學的外貿結算手段,積極分攤關稅負擔。例如采用裝運港船上交貨價結算模式,也就是客戶承擔貨物運裝上船后的運費并自行清關支付關稅的方法,緩解自身業務受關稅的直接影響。還有上市公司表示,公司在美業務的相關關稅成本由客戶承擔。
國信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 王開:多年來我國制造業企業不斷轉型升級,憑借供應鏈靈活調整與市場多元化策略,展現出應對美國關稅的強勁韌性。長期來看,中國制造業的全球供應鏈地位難以替代,疊加政策支持與技術創新持續發力,有望繼續在復雜貿易環境中保持自身全球競爭力,鞏固全球競爭優勢。
科技企業堅持自主研發應對外部沖擊
近年來我國A股上市公司持續增加研發投入,取得一系列突破。多家上市公司表示,將繼續堅持自主研發,提升技術創新和產品競爭力,抵御外部風險。
全球化貿易環境波動的背景下,技術創新和產品競爭力是抵御外部風險的重要手段。有上市公司表示,其獨有的半導體激光光源,一直在持續推進器件國產化進程和上游器件的研發突破,打造激光產業的核心器件。有數控機械企業表示,公司長期堅持關鍵功能部件自主研發,通過供應鏈本土化和國產化替代有效規避了核心零部件技術卡脖子風險。
還有企業表示,由于自身技術和價格優勢,關稅政策影響下,公司產品的競爭力將更加明顯,將有利于公司產品的市場推廣,爭取原本被美國產品壟斷的國內市場。
中國銀河證券策略首席分析師 楊超:得益于A股上市公司長期增加研發投入,堅持自主研發,實現了在關鍵領域逐步打破技術壟斷,讓我們不僅降低了對海外技術的依賴,更以自主可控的創新能力應對外部風險,構建應對國際關稅壁壘的底氣。A股公司以創新驅動構建的全球競爭力,將持續在更多新質生產力賽道加速爭奪話語權,長期有望重塑全球科技產業格局。
消費零售行業持續發力拓展內需
多家上市公司表示,國內大市場為消費行業拓展市場提供了土壤。同時,跨境電商企業憑借人工智能的技術賦能和多元化市場策略,積極規避風險。
隨著多項政策持續鼓勵促消費,我國消費市場持續活躍,消費升級趨勢給相關企業也帶來新機遇。多家家電、食品、飲料等企業表示,公司深耕東南亞市場同時,還推出一系列國內促銷方式,進一步加速拓展國內渠道。同時,還將持續完善重點區域經銷商布局,加強重點市場的基礎培育,促進各類經銷商良性發展。
近年來,跨境電商通過數字平臺直連全球消費者。有跨境電商企業表示,多年深耕跨境社交電商,憑借“貨找人”模式和人工智能賦能等優勢,已在亞洲等地區占據領先地位。還有企業表示,依托“一帶一路”節點優勢,構建了覆蓋多個新興市場的全球化網絡。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 田利輝:國內大市場和政策支持為企業提供了發展基礎,加速消費結構轉型與庫存周轉,龐大內需市場為企業提供增長“安全墊”,我們看到企業逐步將關稅壓力轉化為國內市場深耕動力。
(總臺央視記者 趙曙光 董彬)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