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阪世博會將在4月13日正式開園。4月7日,世博會中國館提前對媒體開放,總臺記者有幸率先進入中國館參觀。
總臺記者 劉茁野: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2025年大阪世博會園區,背后這座造型獨特的建筑就是中國館。它是世博園區里占地面積最大的展館之一。從這里看過去,中國館仿佛是一座巨大的綿延展開的中華書簡。
中國館占地面積約3500平方米,在入口處,是以“二十四節氣”為主題的大型多媒體動態影像,這件中國館的核心展品《天人合一》由被稱為“永遠的敦煌少女”的常沙娜創作。
她將自己潛心研究的敦煌壁畫、敦煌圖案紋樣與二十四節氣結合,通過動畫技術,將敦煌寶相花、蓮花、龍鳳等元素與節氣更迭的自然韻律動態交織。
2025年大阪世博會中國館講解員:大家戴上VR眼鏡,再看這個大圓盤的時候,把手伸出來,這個鳳鳥就會飛到我們的手上,和我們的觀眾有一個很好的互動體驗。
中國館第三層“生生不息”展區呈現了中國以創新引領發展做出的不懈努力。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月壤展區,在展區上方,可以看到著名的敦煌飛天圖案。中國從古至今,探索宇宙太空的夢想與成果在這里交相呼應。
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教授 崔冬暉:用常沙娜老師繪制的敦煌壁畫當中的隋代的“散花天女”作為一個主體形象,與我們的月壤展品進行契合,和燈光氛圍的一體化設計,用“散花天女”和我們的月壤的這種結合,是中國人極致的傳統美學的浪漫與當下中國人的科技的高度發達之間的一個呼應,也是中國民族文化以及文化自信的一個精彩表達。
整個中國館以 “共同構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為主題,將藝術、科技與傳統智慧深度融合,展現了一場跨越千年的文化對話。
中國貿促會副會長 中國館政府總代表 李慶霜:這次我們將展示嫦娥五號、嫦娥六號從月球采回的樣品,這將是中國館在這屆世博會上獻給全球世博觀眾的一份最珍貴的展品。
(央視新聞客戶端)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