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不僅在蘇州,今年以來,全國各地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高水平創新成果競相涌現。科教融匯、產教融合推動高校科研成果加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我國新質生產力加快培育壯大,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9.7%,加快0.8個百分點。整體增長的背后是一個個“破圈生長”的產業集群。新能源汽車、3D打印設備、工業機器人產品產量同比分別增長45.4%、44.9%、26.0%。
而更多政策還在持續加碼。今年,不少地方加大研發經費支出,加快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上海提出,2025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相當于全市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4.5%左右,要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山西加強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施30項省科技重大專項和150項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規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投入增長13%。吉林緊扣產業關鍵核心技術需求,加大投入推進攻堅專項,早日形成標志性成果。
同時,多地瞄準未來產業加快前瞻性布局。北京建立投入增長機制,重點培育人形機器人、商業航天、生物制造、新材料等20個未來產業。加快6G實驗室和6G創新產業集聚區等項目建設,打造低空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先導區。江西將實施未來產業培育發展行動,開展未來產業先導試驗區建設、未來產業科技園建設試點。吉林將超前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急需的學科專業。
政策加力之下,經濟發展含“新”量將進一步凸顯,為經濟增長注入強勁動能。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