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宋畫大展啟幕
數字科技“點睛”筆墨丹青(解碼·文化數字化)
本報記者??顧??春
《千里江山圖》高清打樣稿。??
“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典藏館供圖
“這些人好像在畫里走動!”4月8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良渚鎮第一小學學生朱芷晴,正凝視著24米長的《千里江山圖》高清打樣稿。在位于余杭區的“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典藏館內,這樣的驚嘆聲此起彼伏。
前不久,“盛世修典——‘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宋畫大展”在此啟幕。此次展覽不僅匯聚了1685件宋代(含五代、遼、金)及敦煌藏經洞、黑水城出土同時期繪畫高清打樣稿檔案,還引入了12件(組)3D打印的石窟龕像及沉浸式數字空間,呈現了一場傳統藝術與現代科技的跨時空對話。
“這是流散在世界各地的中國宋代繪畫的首次相逢。”該典藏館執行負責人孫曉珺表示,展品為浙江大學承擔的國家級重大文化工程“中國歷代繪畫大系”歷時20年積累的成果檔案。該項目借助拍攝、電分、拼圖、校色等技術,將來自全球263家文博機構的12405件(套)珍貴古畫真跡轉化為可“零距離”觀賞的圖像文獻檔案。
走進展廳,墨綠色、宮墻紅、灰藍色不一的墻面上,懸掛著用淺色木框裝裱的繪畫展品,素淡清雅,古韻悠然。展廳中間,《千里江山圖》高清打樣稿鋪展開來,如同一條流淌的青綠長河。放大兩倍后,畫中各種各樣的漁舟、山石的皴法依然清晰可辨。
據介紹,這幅畫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為防開卷后石青、石綠等礦物顏料剝落,曾整整封存了17年。隨著“中國歷代繪畫大系”項目組的到來,《千里江山圖》再次揭開了神秘面紗。為了達到最佳拍攝效果,項目組采用了8英寸×10英寸反轉片拍攝。大畫幅的作品,需要先分段拍攝再進行無痕拼接,有的畫作光拼圖就花了一個多星期,紋路、顏色等細節精益求精。
《溪山無盡圖》藏于美國克利夫蘭藝術博物館,項目組借助數字化技術將它“搬”了回來;《云山墨戲圖》高清打樣稿通過數字化修復褪色部分,再現了宋代山水的氣韻……從北宋的雄渾山水到南宋的精致小品,從宮廷院體的富麗到文人墨戲的灑脫,展廳內密布的高清打樣稿,將宋畫傳世名作悉數呈現在觀眾眼前。
本次展覽還以“藝術+科技”為理念開辟了大型數字互動區。在由32臺4K投影儀、空間音頻系統、雷達交互裝置搭建起的沉浸式空間里,《落花游魚圖》中的魚兒在觀眾腳下游動;《溪山無盡圖》中的層巒疊嶂次第展開,還能聽到流水聲與松濤聲……借助科技手段,觀眾得以感受從歷史中“走出來”、在光影中“活起來”的古畫之美。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