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亮出反制措施后,特朗普一面呼吁美國頂住,一面對華開出條件,美財長已受不了,傳出辭職信號,誰會是最終贏家?
針對特朗普的“全球關稅政策”,中方在48小時內連續推出多項反制措施,包括對美加稅34%、制裁多家美國實體,針對關鍵原料限制出口等,可以說是直擊美國“痛點”。除中國外,歐盟、加拿大、日本等多方發聲反對,未來不排除世界多國對美反制的可能,這直接引發了美股的恐慌。特朗普發布新關稅政策后,美國三大股市連續暴跌,單日最大跌幅超5%,特斯拉、蘋果、微軟、甲骨文等美企的市值,最多蒸發超300億美元,此外美國內部的抗議集會、哄搶物資正在上演。在這種局勢下,特朗普依然嘴硬,他稱“中國的反制不應該”,呼吁美國各界要“堅持住”,稱只要贏了這場“經濟革命”,美國會“再次偉大”。
特朗普真的不知道局勢嚴峻嗎?恐怕不是。自“去工業化”之后,美國以金融立國,靠美元和SWIFT體系深度介入世界貿易,用美股泡沫和軍事力量為美國經濟背書,而眼下美股已經有了崩盤的跡象,影響的是世界對美國經濟的信心和美債的銷售。其次,如果世界各國對美發起關稅反制,美國商品將很難進入別國市場,外國商品和服務同樣被美國的高關稅勸退,美國將被孤立于世界貿易體系之外,連帶美元的世界貨幣地位將受影響。
利用這個契機,中日韓正在重啟經濟對話,自貿區協定提上日程,中國與歐盟正在就電動汽車問題進行談判,在金磚國家內部,人民幣的國際化水平不斷提升,不難預見,新的游戲規則正在制定,美方想依靠關稅來拿捏全球并不現實。或許是意識到了這一點,日前美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對華開出了“降稅條件”,稱如果中國停止生產芬太尼,美國對華稅率可降低20%。
這個條件看似是讓步,實際上是“沒牌硬打”,美國的芬太尼問題完全是自身監管不力,卻把責任推到中國身上,中方對此態度明確,一貫反對將經濟問題政治化,批評美方缺乏誠意,并低估了中方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決心。對特朗普的一系列操作,美財長貝森特受不了了,據美媒披露,因無法忍受特朗普政府“荒謬的關稅算法”,他已經打算打算辭職不干。失去了這個心腹大將,特朗普的未來之路或將更加艱難。
截至4月6日,特朗普已就職近3個月,在這期間他不但沒能兌現俄烏停火的承諾,還由于對烏立場,導致美歐關系持續遇冷。在中東方面,特朗普堅持親以路線,對伊朗極限施壓,多次威脅要轟炸伊朗,導致巴以問題、伊核問題再度升溫。眼下特朗普以“小學生數學”的邏輯對全球征稅,更是導致世界經貿秩序被嚴重破壞,美國自身也是受害頗深。特朗普不但沒有讓美國“再次偉大”,還讓其陷入了更深層次的危機,按照這種趨勢,中美博弈的贏家已浮出水面。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