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7日中央匯金出手穩定市場后,A股市場迎來了一波上市公司集體回購潮。4月7日-4月8日晚間,就有超70家公司密集發布回購相關預案公告,積極響應管理層堅定穩定資本市場的信心。那么,這些公司的回購力度如何?又有多少公司可以快速落地回購事項入市交易呢?接下來,每經資本眼研究員就來詳細探究一番。
徐工機械、美的集團領銜回購榜,71家公司最高豪擲264億
根據滬深兩市交易所官網公告,據不完全統計,4月7日-4月8日晚間,約有71家公司發布了回購相關預案公告,其中有25家公司的回購方案已經通過董事會審議,另外46家公司則為董事長等股東提議回購的提示性公告。
首先,從擬回購金額來看,共有69家公司發布了擬回購金額上限,合計達264.63億元。其中,徐工機械擬回購金額18億-36億元,居各公司榜首。美的集團次之,擬回購金額15億-30億元。
其次,從擬回購比例來看,只有發布了董事會預案公告的25家公司,公布了本次回購數量占公司總股本的比例數據。其中德必集團擬回購數量上限占公司總股本比例最高,為2.65%,其次是凱龍高科,占比2.42%。
再次,從發行人企業性質來看,國務院國資委4月8日表示,將全力支持推動中央企業及其控股上市公司主動作為,不斷加大增持回購力度,切實維護全體股東權益,持續鞏固市場對上市公司的信心,努力提升公司價值,充分彰顯央企責任擔當。而上述71家公司中,發行人企業性質為央企的有12家。其中中遠海控擬回購金額最高,為7.415億-14.83億元,屬于交通運輸行業。另外還有四家國防軍工央企:中航光電、中航重機、中航高科、中無人機,擬回購金額均在1億元以上。
最后,從回購方案審議流程來看,有53家公司在公告中明確本次回購事項經董事會審議通過后即可實施;有15家公司則表示經董事會審議通過后,還需提交股東大會審議。不過,每經資本眼研究員注意到,美的集團近期發布了兩次回購方案,但審議流程卻不同。根據公司公告,4月8日發布的回購方案經董事會審議后即可實施,但3月29日發布的另一份回購方案卻需提交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后才能實施。每經資本眼研究員以投資者身份致電美的集團咨詢該事項,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兩份回購方案用途不一樣,3月底的方案里面涉及到了注銷,需要提交股東大會審議,這是《公司章程》、《公司法》里面都有規定的。然后4月8日的方案用途全部用于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就不需要經過股東大會,由董事會審議完就可以實施了。
那么,如果回購事項需提交股東大會審議的話,大概需要多長時間可以進入實施階段呢?京東方A工作人員告訴每經資本眼研究員,“如果你要快的話,可能董事會審完,然后就上股東大會,然后立刻就執行,這些都是有可能的,沒有一個固定的時間區間。”
23家公司已完成回購審議流程,部分公司率先開啟首次回購
近兩日,在管理層和耐心資本等的各種利好消息刺激下,多家公司宣布加快回購進度。那么,上述71家發布回購方案的公司中,哪些公司有可能快速開展回購呢?
每經資本眼研究員以回購方案已經通過董事會審議,且無需提交股東大會審議這兩個條件進行篩選,發現有23家公司已經完成了回購事項的審議流程。(23家公司名單請見文末)
這是否意味著這些公司可以開始實施回購了呢?針對此問題,每經資本眼研究員以投資者身份致電上述部分公司。美的集團工作人員表示:董事會審議通過之后,回購專用賬戶就位、資金就位以后,根據市場情況就可以開始實施了。徐工機械則表示:隨時可以啟動。而且目前的股價確實比較低,公司對自己也比較有信心。所以“我們先回購,后期再操作,如果要減資注銷就再開股東大會(審議);如果是股權激勵的話,我們通過股權激勵方案直接授予”。而4月8日晚間,該公司就發布了首次回購股份公告,當日回購股份866.11萬股,支付總金額7008.80萬元。另外,紫金礦業和杰克股份也在8日當天實施了首次回購,其中紫金礦業單日就回購了5億元,距離本次擬回購下限6億元較為接近,堪稱大手筆。這些公司均在以實際行動向市場和投資者兌現快速回購的承諾。
那么,這23家公司現階段開展回購的時機是否合適呢?以4月8日收盤價為準,每經資本眼研究員發現,有22家公司的股價均在回購價格上限以下,其中ST聯創、達瑞電子、道通科技、恒銘達和中科創達5家公司的股價甚至不及回購價格上限的一半。也就是說,大部分公司的股價低于回購價格上限,具備較好的回購時機。
但是德必集團卻是個例外。該公司4月7日股價大跌19.22%,收盤價14.16元,當日晚間發布本次回購方案,回購價格上限為15元/股,兩者價格差距并不大。4月8日股價又止跌上漲6.78%,收盤價達到15.12元,已經超出本次回購價格上限。而本次回購期限只有3個月,若后續股價繼續上漲,可能會對本次回購造成阻礙。那么,本次回購價格上限是否定價偏低呢?德必集團工作人員向每經資本眼研究員表示:因為4月7日公司對于未來的股價預期不確定性較大,以為可能未來的股價會持續走得更低一點。目前的股價確實無法回購,后續會根據股價變化情況再看。
免責聲明:本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每日經濟新聞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