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張樂超的新聞時,我正躺在按摩床上被正骨師傅"修理"得吱哇亂叫。聽著手機外放里"單次正骨1萬元"的報價,嚇得我差點從治療床上彈起來——這價格夠買二十次我現在的服務了!但仔細看完這位90后正骨師的逆襲故事,突然覺得這個看似魔幻的劇情里,藏著太多值得我們思考的現實課題。
一、從校園霸凌到事業巔峰:人生轉折的AB面
當年被同學踢出班級群的張樂超,可能怎么都想不到自己會成為排隊預約的"正骨界愛馬仕"。校園時期被當作"怪人"的經歷,像極了武俠小說里被逐出師門的少年。但現實比劇本更戲劇化的是,這個"被排擠"的標簽,反而成了他事業起飛的助燃劑。
我認識的老中醫王叔也有類似遭遇。十年前他在小區里開推拿店,鄰居們背后議論他是"搞封建迷信的江湖郎中"。現在人家每天接診要提前一周預約,診室里掛滿了患者送的錦旗。這種反差印證了那句老話:今天你對我愛答不理,明天我讓你高攀不起。
家人的支持就像武俠主角的"護體真氣"。張樂超母親那句"做你擅長的就好",比任何心靈雞湯都管用。這讓我想起新東方廚師學校廣告里那個被父母反對學廚的男孩,現實版的故事往往更戳心。在全民考公考研的時代,能頂著壓力走冷門賽道的人,都是真正的孤勇者。
二、萬元正骨背后的消費密碼
第一次看到萬元正骨的價目表,我和朋友打賭這肯定是營銷噱頭。但深入了解才發現,這個價格體系里藏著門道。就像奢侈品從來不坑窮人,高端醫療服務的目標客戶根本不在乎標價后面的零。我采訪過的高端養生會所老板說過:"有錢人要的不是性價比,而是專屬感和確定性。"
排隊經濟學的魔力在這里展現得淋漓盡致。某網紅火鍋店雇人排隊制造火爆假象的套路,在真正的剛需面前顯得如此拙劣。當健康成為奢侈品,等待本身就變成了價值符號。這讓我想起上海某私立醫院2000元/分鐘的專家問診,預約排期已經到2025年——有時候,稀缺性才是最好的品牌故事。
但爭議也隨之而來。知乎上"天價正骨是不是智商稅"的帖子蓋了三千多層樓,支持派曬出X光片對比圖,反對派搬出《醫療機構收費標準》。這種爭論就像在討論米其林三星餐廳值不值人均三千,本質上是在爭論"體驗價值"和"實用價值"的度量衡。
三、培訓生意經:手藝人的降維打擊
當張樂超把重心轉向培訓,這個決定堪稱神來之筆。就像奶茶店最賺錢的不是賣奶茶而是招加盟,知識付費時代的手藝人正在解鎖新財富密碼。我表姐花3.8萬報名某非遺刺繡大師班,結業時捧著證書比當年拿到大學畢業證還激動。
不過培訓市場的渾水也不是誰都能蹚。某網紅插畫師開課被曝用AI代工,某健身教練培訓出數十個把學員練進醫院的"速成私教"。張樂超敢把看家本領拿出來教,要么是對技術自信,要么是對市場有精準判斷——畢竟教一百個徒弟,也不會動搖師傅的宗師地位。
手藝傳承正在經歷奇妙變形。北京同仁堂的坐診專家在抖音教把脈,蘇州繡娘在B站開直播賣課。這種"古老技藝+現代傳播"的組合拳,比任何非遺申報都來得實在。當00后開始追捧八段錦和艾灸,傳統文化復興找到了最野性的生長方式。
回看張樂超的故事,像極了我們這個時代的創業寓言。被誤解的堅持、家人的溫情支撐、市場需求的精準捕捉,這些要素缺一不可。當我們在討論萬元正骨值不值時,或許更應該看到傳統手藝在現代商業邏輯中的生存智慧。下一個張樂超可能正在某個車庫研發AI診脈系統,或者在直播間教五禽戲——商業世界的奇妙之處就在于,永遠有人能用老技藝玩出新花樣。至于價格爭議?市場自會給出答案,畢竟能持續火爆的生意,從來不只是靠運氣。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