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安徽農業大學教授陳玉霞(左二)及其團隊正在開展睡眠數據采集。安徽農業大學供圖
近日,由安徽農業大學(以下簡稱“安農大”)人體工程學研究中心與中國睡眠研究會共同制定的行業團體標準《床墊緩壓性能分級標準與測評規范》在廣州發布,填補了國內床墊緩壓性能評價標準的空白。
這是安農大聚焦大健康、生物基新材料與智能家居領域,著力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安農大瞄準國家戰略和市場需求,探索了一條推動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創新道路。
中國睡眠研究會發布的數據顯示,中國18歲及以上人群睡眠困擾率為48.5%,超3億人有睡眠障礙。睡眠問題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安農大人體工程學研究中心科研團隊對居民睡眠健康的研究已持續多年。在研究過程中,科研人員發現,床墊的質量和舒適度直接關系到人們的睡眠質量。
傳統記憶海綿存在不夠環保、易撕裂、悶熱等問題,而絲瓜絡具有優異的吸濕散濕性能,具備抗菌助眠特性,非常適合作為床墊、枕頭等寢具的填充材料。安農大人體工程學研究中心科研團隊針對這一問題展開技術攻關,于2013年啟動了“絲瓜絡高附加值材料制備關鍵技術及產業化”項目,經過多年研究探索,成功研發出生物質絲瓜籽油泡沫海綿材料。該材料不僅能夠替代40%的石化原料,降低對不可再生資源的依賴程度,還極具耐用性,可以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
“建設人體工程學數據庫是床墊行業實現技術突破的關鍵。”安農大人體工程學研究中心團隊負責人、安農大教授陳玉霞說。為此,從2007年起,安農大科研團隊500余名師生共采集了涵蓋脊柱健康參數、壓力分布、微環境調節等多個維度的百萬級數據,匹配了1000余款床墊樣本,形成了“精準化—定制化”雙模式設計體系。
陳玉霞介紹,正是基于海量數據優勢,該中心聯合深圳家居協會等單位,先后于2019年、2023年分別制定了《床墊貼合度定量與評價方法》行業團體標準以及《床墊硬度等級分布測試與評價方法》國家標準。這些標準的實施,凝聚了該中心科研人員多年來對健康睡眠的持續研究和不懈探索。
此外,安農大人體工程學研究中心的科研團隊還自主研發了“床墊人體工程學綜合測試儀”,實現了對床墊支撐性、貼合度等關鍵指標的精準量化檢測。
創新技術吸引了行業龍頭企業的青睞。麒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主動與安農大人體工程學研究中心合作,將該中心的數字仿真技術成果應用到智能床產品中,實現了人體曲線與床墊的精度匹配。“相關產品已服務于2022年北京冬奧會及2024年巴黎奧運會,并獲得了國際認可。”陳玉霞說。
安農大黨委書記張慶亮表示:“安農大將繼續支持科研團隊圍繞大健康產業關鍵技術開展攻關,推動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為產業升級增添新動能。”
來源: 科技日報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