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9日電題:創新的中國創造光明未來——人工智能大潮激蕩的時代思考
辛識平
今天,你AI了嗎?這個春天,人工智能蓬勃發展的浪潮激蕩中國,令世界驚嘆。DeepSeek引領人工智能大模型發展潮流,以“杭州六小龍”等初創企業為代表的創新力量異軍突起,人工智能新技術不斷突破、新業態持續涌現、新應用加快拓展。從遙不可及的“黑科技”,到賦能千行百業的“好助手”,人工智能正融入經濟社會生活,開啟人們對未來的新想象,也帶來了深刻的啟示。
“中國正加速崛起為全球創新先驅者”,一家外媒如是評價。在全球人工智能的激烈競爭中,中國何以脫穎而出?從廣大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奮斗中,不難找到答案。創新如同在無人區摸索前行,每一串代碼的迭代,都凝結著辛勤的汗水;每一次技術的突破,都鐫刻著無悔的堅守。那是地下室里起步搞研發的埋頭苦干,是無數個日夜從頭再來的反復試驗,是直面“中國企業做不到”質疑的發憤圖強……
創新之路從無坦途,最美的風景屬于不懈奮進者。廣大科技工作者吃得“苦中苦”、坐得“冷板凳”,一路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只為求取科學的“真經”。一名“90后”工程師感言:“外國人能做到的,我們中國人也能做到,一定能做得更好!”與時間賽跑,與難題較量,心懷夢想篤行不怠,在創新之路上披荊斬棘、向上登攀,最終在厚積薄發中實現一個個“一鳴驚人”的華彩綻放。這,就是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和底氣!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創新成果紛紛涌現,創新企業拔節生長,離不開沃土的豐厚滋養。以“杭州六小龍”為例,當地政府堅持做好“難而正確”的事,持續緊跟科技發展創新潮流,以真金白銀的資金扶持、科學務實的政策措施以及高效貼心的服務,營造出“無事不擾,有求必應”的良好營商環境。在今天的中國,包容失敗、激勵探索、跨界融合的創新文化,風清氣正的科研生態,尊重知識和人才的社會氛圍,耐心資本的悉心澆灌,為科技創新厚植土壤,讓各類人才得以大顯身手,不斷激發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強勁動能。
創新之路永無止境。我們已經翻越了一座又一座高山,未來還要繼續爬坡過坎,向著更高的山峰攀登。從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到強化科技應用開發,再到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攀登的腳步從未停歇,創新的信念歷久彌堅。無論是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還是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支撐,都需要進一步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事實已經并將繼續證明: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使我們國家能夠在現代經濟大潮中始終保持弄潮兒的角色。”今天的中國,正致力于高質量發展,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加快推進,產業配套能力強,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最佳應用場景。“中國新質生產力的迅速發展,得益于科學的頂層設計和正確的方向規劃”“中國不僅是重要的市場,更代表著全球頂尖的創新生態”……在國際社會和廣大外資企業看來,創新的中國蘊含廣闊發展機遇,正在創造光明的未來。完備的產業體系、豐富的應用場景、超大規模的市場、數量龐大的人才隊伍——這是科技創新的源頭活水,也是新時代中國攻堅克難、行穩致遠的深厚底氣。
回首來時路,奮進新征程,科技創新如同馬拉松賽,考驗著定力和耐力,也蘊藏著超越和騰飛的無限可能。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讓創新引擎更加強勁有力,匯聚14億多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中國號巨輪必將劈波斬浪,駛向星辰大海,奔向更美好的未來。
原標題:《辛識平:創新的中國創造光明未來——人工智能大潮激蕩的時代思考》
欄目主編:秦紅
文字編輯:程沛
本文作者:新華社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