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4日,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宣布對美實施12項反制措施,涵蓋關稅調整、稀土出口管制、實體清單擴容及法律訴訟等多個維度。
其中,對美航空航天設備加征34%關稅、對洛克希德·馬丁等軍工企業實施稀土出口限制等措施,直接沖擊美國高端制造業命脈。
美媒測算,僅稀土管制一項就導致F-35戰機生產成本激增42%,交付周期延長9個月。
同日,美國財長斯科特·貝森特在接受福克斯新聞采訪時,試圖平息國際社會對美方“對等關稅”的憤怒,稱“若貿易伙伴不報復,稅率將維持現狀”。
其言論被輿論批為“惡霸邏輯”——美方先發動關稅攻勢,卻要求他國被動接受。
貝森特的表態與其此前支持特朗普關稅政策的立場形成微妙反差,美媒隨即曝出“貝森特正尋求退路,或轉投美聯儲”的消息。
2025年1月,特朗普政府以日均新增3.6項關稅的速度,對全球2.3萬億美元商品筑起貿易壁壘。
4月2日,美方更宣布對所有貿易伙伴加征“對等關稅”,導致美股連續兩日暴跌,納斯達克指數跌入技術性熊市。
中方的反制迅速引發連鎖反應,特斯拉上海工廠暫停向北美出口鋰電池模組,沙特啟動對華石油交易人民幣結算,加州甚至繞過聯邦政府與中國建立直接貿易通道。
4月5日,特朗普在社交媒體釋放信號,暗示若TikTok交易獲準,可能調整對華關稅政策。這一表態被解讀為將商業交易與國家政策捆綁的“政治訛詐”。
此前,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要求字節跳動剝離TikTok,并以“不賣即禁”法案施壓。中方外交部明確反對將企業合規問題政治化,強調“市場經濟原則不容踐踏”。
特朗普的“示軟”背后是難以承受的經濟代價。
中方對美大豆、玉米加征15%關稅后,艾奧瓦州超10萬農民面臨破產危機;蘋果、高通等15家美企被列入實體清單,導致科技股市值一周蒸發3800億美元38。
摩根士丹利數據顯示,美國農產品出口因此驟降27%,18個州宣布進入“經濟緊急狀態”。
現在特朗普政府的策略矛盾凸顯,一邊派蒙大拿州參議員戴恩斯秘密訪華尋求緩和,一邊卻持續施壓TikTok并制裁兩家中國能源企業。
中方以《反外國制裁法》22條規定回應,通過“反向長臂管轄”凍結美企在華資產,并限制技術出口,被外媒稱為“斗轉星移式反擊”。
4月6日,美國微軟—全國廣播公司主持人斯蒂芬妮·呂勒爆料稱,財長貝森特因不滿特朗普的“荒謬關稅算法”正謀求辭職。
貝森特雖未直接回應,但其近期公開言論已顯露端倪,他曾呼吁“放松管制、提高能源產量”,與特朗普激進的貿易保護主義漸行漸遠。
作為前索羅斯基金高管,貝森特在華爾街的聲譽因關稅政策受損,其辭職傳聞加劇市場對美經濟政策的疑慮。
亞特蘭大聯儲預測2025年一季度美國GDP增長率為-2.82%,特朗普首次承認“不排除經濟衰退可能”。
標普全球報告顯示,長期關稅戰或使美國GDP每年減少800億至1100億美元。
更嚴峻的是,全美50個州爆發1300場抗議活動,數百萬民眾反對政府削減醫保、勞工權利及移民政策,特朗普支持率跌至任期新低。
這場交鋒的本質是大國戰略定力的較量,中方以“法律+資源+市場”三位一體反制體系,精準打擊美國政治經濟弱點,稀土管制掐住軍工命脈,農業關稅動搖搖擺州票倉,實體清單迫使跨國企業“選邊站”。
反觀美國,單邊主義引發盟友反水,國內分裂加劇,加州等州甚至尋求“地方外交”突破聯邦政策。
特朗普的“交易藝術”在此次博弈中徹底失靈。其試圖以TikTok為籌碼換取關稅讓步,卻忽視了中國反制措施的體系化能力;而貝森特的潛在離職,更暴露了美國政府內部的政策裂痕。
歷史經驗表明,當霸權邏輯遭遇多極秩序重構,唯有平等對話方能打破僵局。正如中國商務部所言:“威脅不是同中國打交道的正確方式,談判的前提是相互尊重。”
揮舞關稅大棒的時代正在落幕,而規則重塑的浪潮已不可逆轉。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