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上午,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數說山東看發展”經濟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山東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加快構建一流科技創新生態,全面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先進制造業強省建設邁出新的堅實步伐。
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
一季度,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2%,高于全國水平,其中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3.9%,制造業“壓艙石”作用凸顯。“山東工業增速領跑背后,是產業結構脫胎換骨的深層變革。”中國信息協會常務理事、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朱克力分析稱。
據他的長期觀察,在東營的煉化企業,數字孿生技術已經重構生產流程,過去依賴老師傅經驗的催化裂化裝置,如今由算法實時優化參數,能耗下降但產能提升;濰坊動力裝備集群將柴油發動機技術平移至氫燃料電池研發,讓老工業基地“長出新根須”。
今年一季度,山東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13.9%,比全部規上工業高5.7個百分點,比上年全年提高3.9個百分點。朱克力認為,“裝備制造業的爆發絕非偶然,是山東產業鏈強鏈補鏈的集中體現。‘鏈長制’破除行政割裂,讓產業鏈堵點迎刃而解。”
此外,朱克力表示,傳統與新興產業的“化學反應”,正在重塑山東制造基因。比如,在山東,老紡織廠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接收全球設計師訂單,激光剪裁機自動調整旗袍版型,這種老樹開新花的模式讓紡織業跨越百年產業周期。他將這種協同比作“樂高式創新”,這不是簡單的產業疊加,而是創新要素的跨界重組。
今年一季度,山東第一產業投資增長18.4%;第二產業投資增長20.7%。制造業投資增長17.5%。民間投資增長5.5%,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6.6%。
“向價值鏈頂端攀登,成為山東制造業投資的鮮明特征。”朱克力說,山東企業不再癡迷于擴建廠房,而是砸錢攻技術關卡。比如威高集團把資金砸向生物可吸收支架,讓產品定義行業標準。他認為,“真正的產業升級不該是設備展覽會,而要看能否長出定義行業規則的技術話語權,就像濰柴能把柴油機的熱效率做到全球頂尖,這才是山東制造該有的硬核底氣。”
(大眾新聞·風口財經記者 白菊)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