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扛不住了,美債也扛不住了!
雖然美國最新公布的cpi數據好的出乎意外,但是美聯儲的官員依然堅定的表態,暫時不會降息。
但更令人意外的是,美聯儲千辛萬苦的維持著高利率,美元指數卻出現了持續的下跌。
在亞洲交易時段的早盤美元指數就已經跌破了100,但隨后重新反彈至100以上。
但是在歐洲開盤之后,美元指數終于還是徹底的跌破了100整數關口,甚至幾乎跌破99關口。
這一關鍵心理關口的失守,標志著全球投資者正在加速逃離美元資產——美債收益率飆升、美股暴跌、黃金暴漲,一場前所未有的金融風暴正在席卷全球市場。
與此同時,美國國債市場正經歷一場史詩級拋售潮。
10年期美債收益率本周暴漲46個基點,創2001年以來最大漲幅,30年期收益率更是一度突破5%,美債這一傳統“避險資產”正被投資者瘋狂拋售。
在離任后的首次公開采訪中,耶倫猛烈抨擊特朗普的貿易政策:“特朗普繼承了一個運行良好的經濟,卻掄起大錘砸向它。”
她警告稱:美債收益率飆升可能引發金融不穩定,迫使美聯儲出手救市;關稅將推高通脹,美國家庭年支出或增加4000美元;企業投資和消費減少,可能直接導致經濟衰退。
美債為何突然崩盤?
美債市場的崩盤并非偶然,而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首先,對沖基金高杠桿基差交易“爆倉”是直接原因。
市場數據顯示,8000億美元規模的美債基差交易(即利用國債現貨與期貨價差套利)正在快速平倉。
由于杠桿率高達50-100倍,美債價格的小幅波動就可能導致對沖基金被迫拋售以滿足保證金要求,進而引發連鎖反應。
其次,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導致全球供應鏈混亂,更有可能明顯推高美國國內的通脹水平,最終導致美聯儲維持高利率甚至加息,進一步推高美債的收益率。
而更長期的原因可能就在于海外投資者的加速撤離。
截至2024年末,海外官方與私人投資者持有26.2萬億美元美國金融資產。
在關稅威脅下,日本、中國等主要美債持有國可能選擇減持,進一步加劇市場動蕩。
截止到今年1月份的數據顯示,美債的總規模已經達到了36.22萬億,但是海外投資者的持有比例卻只是略超23%。
這進一步說明,超過76%的美債已經回流到了美國自己手中。
無疑這是與全球去美元化直接相關。
現在,黃金價格飆升至每盎司3180美元,創歷史新高;日元、瑞郎等避險貨幣也在大幅升值;而比特幣重回7萬美元上方,也顯示投資者正在尋找美元以外的避險資產。
更令人擔憂的是,美元與美債同步下跌,打破了“危機時美元必漲”的傳統邏輯。這意味著,市場對美國金融體系的信任正在崩塌。
耶倫的繼任者、現任財長貝森特正試圖淡化危機,聲稱這是“市場表現正常”。
但多位分析師預測,如果美債市場流動性繼續惡化,美聯儲可能被迫采取以下措施:要不重啟量化寬松(QE),直接購買美債以壓低收益率;要不緊急降息,緩解市場恐慌。
如今看來,特朗普的關稅政策或許能短期增加財政收入,但長期來看,它正在摧毀美國經濟的根基。
正如耶倫所言:“商業是一場信心游戲,但特朗普正在失去全球商界領袖的信心。”
這場危機可能演變成比2008年更嚴重的金融海嘯。而更深遠的影響在于,美元霸權的黃昏,或許已經到來。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