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年輕人陪同,哪個同行敢接高齡游客?”今天,記者以游客身份聯系多家旅行社,咨詢為年齡70歲以上的老人報團時,得到的回復大多是無法接待。可以接待的部分旅行社則對老年游客提出額外要求,例如需簽署免責協議和補充協議、有直系家屬陪同、購買額外保險等。
“正規的旅行社對高齡游客都要求簽署免責協議。”當記者詢問這一要求有何依據時,某旅行社工作人員回復稱系旅游局規定,“超過70歲必須簽署免責協議,超過75歲必須有直系親屬陪同”。
而根據原國家旅游局2016年發布的《旅行社老年旅游服務規范》,75歲以上(含75周歲)的老年旅游者應請成年直系家屬對采集的老年旅游者詳細信息簽字,且宜由成年家屬陪同,并無老年人出游年齡限制。
據業內人士透露,旅行社不愿接受高齡游客存在雙重現實考量:一是安全問題,“出了意外旅行社承擔不起,這樣的案例數不勝數”;二是價格問題,高齡群體人均附加消費額低于中青年客群,而旅行社卻需額外配置醫療資源及保險。
浙江某旅行社負責人周先生表示,這種風險與收益的倒掛,迫使部分旅行社采取“超齡加價”的策略,對于適合老年人的線路或者私人小包團,服務費一般會高出約30%。
此外,周先生還提到,旅行社在為游客投保時,保險公司往往不愿為80歲以上的游客提供保險,這一情況使得旅行社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這種做法其實是一種年齡歧視。”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中國文化和旅游產業研究院教授吳麗云表示,旅行社出于健康、安全等因素考慮,對老年游客設置年齡限制,雖屬規避風險的自保之舉,但也應看到這個潛力巨大的市場。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億人。“2024年我國旅游市場的散客率相對較高,選擇跟團游的游客占少數。而在報名跟團游的人群中,老年人占比是相當高的。”吳麗云表示,隨著老齡人口不斷增加,銀發旅游正快速發展,對于提振消費具有重要意義。對70歲以上老人報旅游團設“限制門檻”,不利于銀發經濟發展。
對此,吳麗云表示,破解困局需多管齊下,建立風險共擔機制,而非簡單拒客。有關部門需加強市場治理,限制旅行社年齡歧視,鼓勵企業推出“銀發友好”服務;保險公司應開發更多針對老年游客的保險產品,降低旅行社負擔;旅行社應提供更多適合銀發族的旅游產品和線路,從餐飲、住宿、醫療等多角度,提升旅游全過程的安全性與舒適度,推動旅行社變革。
原標題:《部分旅行社對70歲以上老人報團設“限制門檻”,專家:不利于銀發經濟發展》
欄目主編:周春晟
文字編輯:沈佳靈
本文作者:工人日報
題圖來源:上觀題圖
圖片編輯:蘇唯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