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訊 記者趙青 通訊員馬卓爾 陳中山 4月24日,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發布《廣東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白皮書(2024年度)》并發布十大典型案例。
數據顯示,廣東法院全年審結各類知識產權案件88462件,其中民事案件86431件、約占全國五分之一,刑事案件1961件,行政案件70件,涉外涉港澳案件1986件,調撤案件52493件、調撤率達60.7%,呈現“收案數量平穩下降、結案數量持續上升”的良好態勢。
白皮書顯示,一年來,廣東法院通過提升技術類案件審判質效、強化前沿領域規則探索、完善協同保護機制等舉措,以法治之力為生產力“向新”“提質”提供堅實保障。
去年廣東法院不斷加強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芯片、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新品種等核心技術、新興產業領域的知識產權審判,全年審結專利等技術類知識產權一審案件17471件、同比增長6.2%,存案4528件、同比下降34.6%。
白皮書顯示,廣東法院強化司法政策前瞻指引,積極探索人工智能、數字經濟、品牌經濟等重要領域的司法規則。廣東高院在全國首次發布“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知識產權保護典型案例,率先引入港澳調解組織化解跨境知識產權糾紛。
深圳中院成立了數據知識產權糾紛專門合議庭,并在福田法院河套法庭試點集中管轄涉外及涉港澳臺知識產權案件。
廣州知識產權法院聯合省市場監管局、省政務和數據局建立數據權益保護協作機制,廣州互聯網法院發布了《數字作品知識產權保護司法觀察報告》,為新質生產力發展保駕護航。
iDataAPI抓取并交易微博數據案入選中國法院2023年度十大知識產權案件,某網盤“離線下載”侵權糾紛案等2案入選“2024年度十大著作權事例”,廣東高院審結的《寶可夢》在華第一案被譽為“對整個行業的最好普法”。
立足區域特色產業發展,粵閩贛三省三地建立全國首個跨省陶瓷類地理標志司法保護協作機制,潮州中院推動建立全國首個“地理標志司法保護服務中心”。
白皮書顯示,一年來廣東法院更加致力于構建知識產權協同保護體系,廣東高院聯合15家單位構建針對知識產權嚴重侵權行為主體聯合信用監管機制,制定工作指引并通報主體清單200余條,推動監管機制順利落地運行。
出臺了知識產權非正常批量訴訟專項治理方案,推出健全識別機制、強化前端治理等十項舉措,全年全省批量訴訟案件同比下降27.6%,近七成糾紛通過調解撤訴化解。
注重發揮懲罰性賠償制度效用,全省知識產權民事一審案件判賠總額超過88.5億元,其中32件依法準確適用懲罰性賠償,判賠額近2億元,有力震懾侵權行為。
廣東高院有關負責人表示,“廣東法院將樹牢與新質生產力發展相匹配的審判理念,強化前沿領域司法規則探索,以嚴格公正司法打造知識產權保護新高地。同時,我們要進一步加強跨區域、跨部門協同保護,提升司法保護國際視野,為服務新質生產力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廣東實踐提供更堅強有力的司法保障。”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