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導演郭帆憑借電影《流浪地球2》獲得第二十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秀導演榮譽。獲獎后,郭帆對劉慈欣、吳京、李雪健等《流浪地球》系列的主創們連說多個“謝謝”。郭帆稱,《流浪地球3》回到青島拍攝,就像回家,青島東方影都是中國電影生產非常扎實的搖籃。
2023年春節檔上映的《流浪地球2》,以計劃建造一萬座行星發動機的時代為故事背景,講述了“太陽危機”即將來襲,人類面臨末日災難與生命存續的雙重挑戰故事。該片展現了中國電影出眾的工業特效水準,太空電梯、地球發動機等成為亮眼的科幻電影符號,影片融入的對人工智能、數字生命等新興話題的探討,更是讓電影的內涵更加深邃。作為“獨領風騷”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2》獲得本屆華表獎優秀故事片獎、優秀導演獎。
4月15日,《流浪地球3》在青島官宣開機,影片目前定檔2027年大年初一上映。談及《流浪地球3》如何講好日新月異的科技變化。郭帆稱,技術不斷發展,電影生產和放映在未來都會發生改變,《流浪地球3》也會去嘗試一些新表達方式,不光是在熒幕呈現上,也包括盡可能地強化某種體驗感。比如,在看電影時,能夠更加身臨其境地經歷和感受某個角色的一生。
談到國產科幻電影的發展,郭帆認為,從整個科幻電影發展史來看,科幻電影的出現與國家的綜合國力息息相關。“如果沒有綜合國力的提升,觀眾去看這類影片時其實是沒有自信的,正是因為我們國家綜合實力的上升,我們才有了拍攝和觀看科幻電影的自信,這是一個基礎。”
郭帆說,隨著技術的進步,科幻電影拍攝中所需要的道具、場景等都已可以通過3D打印與模塊化方式去實現,科幻電影的生產效率得到了極大提升。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我們還在不斷嘗試新技術應用,比如虛擬拍攝、AI應用等。從中國電影整體工業化的發展來講,我們已經邁出非常堅實的一步。“未來,電影產業需要在管理等軟件方面進行提升。比如,讓我們拍攝現場的工作人員能有更多休息的時間等。如果我們能保證工作人員的休息、吃美食、逛美景的時間,那就最終證明我們有了完善的工業化。”
(大眾新聞記者 師文靜)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