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貿易新格局下,跨境電商行業正面臨供應鏈重構與關稅壁壘的雙重考驗。吉宏股份(002803.SZ)最新披露的經營數據卻顯示出逆周期上漲的業績韌性,公司跨境電商業務超80%營收來自亞洲市場,疊加自研AI技術矩陣構筑的運營壁壘,使得公司經營業績不會受到美國加征關稅政策的沖擊。這也為跨境電商行業應對國際經貿環境波動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范本。
亞洲市場主導確立關稅安全邊際
作為最早聚焦“一帶一路”市場的跨境電商企業,吉宏股份通過長達數年的戰略深耕,已在東南亞、東北亞及中東地區建立起深度市場滲透。2024年數據顯示,在公司跨境電商業務營收中,亞洲市場貢獻度高達80%,市場規模排在前列。這種區域布局,使得公司此次規避了美國市場關稅波動風險,降低了業務的不確定性。
市場結構的戰略選擇背后,是對區域消費紅利的精準把控。亞洲市場不僅擁有全球最大的年輕消費群體(18-35歲用戶占比超65%),更呈現出電商滲透率快速提升(年均+15%)與消費升級(客單價年增12%)的疊加機遇。吉宏股份通過“本土化選品+區域化履約”的深度運營,在亞洲市場已穩居社交電商前三席位。
此外,公司的傳統業務包裝也進一步將視野投向中東與非洲,通過建設阿聯酋和阿曼的生產基地及貿易平臺,打造本地化供應鏈體系。業務覆蓋煙草包裝、食品及環保包裝、生活用紙造紙、環保材料等高增長領域,形成“制造+貿易”的區域協同效應。
AI技術矩陣重塑跨境電商競爭范式
區別于傳統跨境電商的流量依賴模式,吉宏股份構建的“算法-數據-履約”技術閉環,正在改寫行業競爭規則。公司自主研發的Giikin系統與GPT等大模型的深度融合,打造出四大核心技術優勢:
一是智能決策中樞。公司基于多模態數據分析的選品系統,通過實時抓取十余個主流電商平臺、2000萬+商品數據,結合NLP情感分析挖掘消費趨勢,使選品周期縮短60%,爆款預測準確率提升至82%。
二是內容生成引擎。公司所組建的AI素材工廠能夠實現從商品理解(72小時完成新品知識圖譜構建)、多語言翻譯(支持28種語言智能排版)、場景化內容生成(單日產出10萬級創意素材)的全流程自動化,素材轉化效率較人工提升3倍。
三是精準投放系統。公司依托2.1億用戶行為數據,訓練出的投放模型,可動態優化200+廣告維度參數,在TikTok等平臺實現CTR(點擊率)18.6%的行業領先水平,單客戶獲取成本降低40%。
四是智能履約網絡。公司通過機器學習預測區域倉配需求,在東南亞建立的"中心倉+衛星倉"體系使平均配送時效縮短至1.8天,退貨率遠優于行業平均水平。
技術壁壘構建穿越周期的增長動能
面對全球經貿環境的不確定性,吉宏股份的抗風險能力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市場的多元化。公司亞洲市場的高占比與中東非洲的拓展,形成“關稅免疫區”;RCEP區域一體化深化,進一步鞏固貿易便利性。二是效率壁壘。公司AI技術將運營成本降低30%-40%,使公司在流量紅利消退期仍保持利潤率,2024年公司海外營收占比仍達到了63.16%。
在行業普遍受困于流量成本攀升的背景下,吉宏股份的技術投入開始顯現規模效應。更值得關注的是,公司憑借數據優勢,孵化的SENADABIKES、Veimia等自有品牌通過AI驅動的DTC(直接觸達消費者)模式,在細分品類已實現25%-35%的復購率,品牌業務貢獻率不斷提升,驗證了技術賦能下的價值升級路徑。
面對全球經貿環境的不確定性,吉宏股份的實踐顯示,跨境電商的競爭本質已從規模擴張轉向效率革命。其以亞洲市場為基座、以AI技術為杠桿的商業模式,通過“數據-算法-履約”的持續迭代,構建起穿越周期的增長飛輪。隨著RCEP區域協同效應的深化,這種技術驅動的本地化運營能力,或將重新定義新興市場跨境電商的競爭格局。(記者 羅逸姝 北京報道)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