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交通大學興慶校區內,有一處唐代白居易東亭故居,坐落于東南區域的學生宿舍之間。貞元十九年(803),白居易科舉登第后,曾經在此居住三年。期間,寫下了著名的《養竹記》——
唐代,東亭位于長安城常樂坊西北隅,原本是唐德宗相國關播的舊宅。貞元十三年(797),關播去世以后,房屋一直空置。貞元十九年(803),白居易以拔萃選及第授予秘書省校書郎,租下相國府內的東亭,度過一段清閑的時光。
有一天,白居易在院內散步,看見一片枝葉憔悴的竹叢。相國死后,無人看管,竹子所剩不多。他目睹此景,感慨之情油然而生,揮筆寫下《養竹記》于東亭的墻壁。
西安交通大學興慶校區位于唐長安城道政坊和常樂坊,結合文獻記載和考古勘探,可以大體確定東亭的位置。1996年,西安交通大學百年校慶之際,在常樂坊西北隅遺址范圍內,以白居易東亭故居為主題修建花園,成為校園里一處重要的歷史文化景觀。
在面積不大的花園中,種植著茂密的翠竹林,簇擁著一方亭、一面墻、一尊白居易像。在一方亭上,懸掛著中國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啟功書寫的“東亭”二字;在一面墻上,鐫刻著陜西師范大學著名教授霍松林書寫的《養竹記》全文。
2025年4月5日中午,參觀完西安交通大學博物館,我來到學生宿舍區的白居易東亭故居花園。隨后,向東約100米處,尋找唐代蝦蟆陵舊址,在東區浴室前的草地上,果然看到一塊標注著“蝦蟆陵舊址”的說明牌。
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說道:“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蝦蟆陵下住。”由此可見,琵琶女和白居易曾經是鄰居,都居住于長安城常樂坊的蝦蟆陵附近,才讓白居易發出“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的感嘆!
1998年,在這里發現一座漢代磚砌古墓,根據位置推測為曾經的“蝦蟆陵”。在《長安志》中記載:“坊內街東有大冢,俗誤以為董仲舒墓,亦呼為蝦蟆陵(下馬陵)。”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