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員李現沒想到,自己在社交平臺分享的“打鳥”作品,竟引發了這個春季破圈的現象級討論。生態環境部發文點贊稱:果然不負“花鳥使”之名,以一己之力帶火了“打鳥”相關的n個話題,并順勢進行一系列科普。各地文旅更是聞風而動,熱情喊話李現來當地體驗“打鳥”。
(圖片來源:李現微博)
“打鳥”這個詞,乍一聽像是在攻擊鳥類,實際上,這是攝影圈常見的行話,主要指使用長焦鏡頭遠距離拍攝鳥類,拍攝時需精準對焦和耐心等待。因為拍攝對應的英文單詞是“shoot”,感覺是在打一樣。
在古裝劇《國色芳華》里,李現飾演為皇家搜羅奇花異鳥的“花鳥使”。而在戲外,熱愛攝影的他把自己在北京玉淵潭公園拍攝的鳥類作品分享出來,第一組攝影就收獲了100萬+的轉發,70萬+的點贊,評論區涌現出“太棒了!” “春暖花開的季節看到美好的畫面”“跟著李現一起保護大自然”等熱議,足見人氣之高。
全國各大文旅部門也紛紛亮出“家底”,期待能“蹭”上這波流量,吸引更多游客關注當地的“鳥類天堂”。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國際濕地城市”兩張世界級名片的鹽城,用東方白鸛、黑臉琵鷺等珍稀鳥種來吸引目光;無錫則搬出觀鳥勝地黿頭渚和渤公島,這里有紅嘴鷗和野生鴛鴦等;徐州亮出了“鳥中大熊貓”震旦鴉雀和一級保護鳥類青頭潛鴨;大理還打起“感情牌”,邀請曾在《去有風的地方》飾演返鄉創業青年謝之遙的李現“回家鄉‘打鳥’”,并推薦具體線路……這些誠意滿滿的“安利”,正是各地生態保護的成績單。
李現掀起的“打鳥熱”,瞄準的不只是長焦鏡頭里的飛羽精靈,更是喚起了整個社會對自然生態的凝視與思考。全球鳥類大約有11000種,而中國有記錄的鳥類1500種左右。當伏案工作的你因鸕鶿捕魚的動態瞬間屏息,當腳步匆匆的你為湖面水鳥掠起的漣漪駐足,當居家忙碌的你走近濕地欣賞生態之美,這樣的明星效應,就傳遞了正向價值。正如網友所說:“李現的鏡頭帶火的不只是鳥,還有大家守護生態的心。”
或許有人會問,我沒有高級設備能去“打鳥”嗎?生態環境部的科普中作出了這樣的解釋:設備不是重點,只要有對自然的熱愛,有一份好奇心,人人都可以成為一個拍鳥人。期待更多普通人“花鳥使”,一起寫下更動人的生態故事,在人與萬物共生長的美好時光里。(邵文晶)
上觀號作者:交匯點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