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博主@風口雷達 爆料稱,小米首款自研手機SoC已進入量產階段,其采用臺積電N4P工藝(第二代4nm制程),綜合性能接近高通驍龍8 Gen2,但基帶仍依賴高通解決方案。這一消息引發業界對國產芯片技術路徑的熱議,也標志著小米在核心技術上邁出關鍵一步。
芯片性能與工藝突破
根據產業鏈信息,小米自研SoC代號玄戒,采用1+3+4三叢集架構,包括1顆3.2GHz Cortex-X925超大核、3顆2.5GHz Cortex-A725性能核及4顆2.0GHz Cortex-A55能效核,GPU為Imagination DXT 72-2304,頻率1.3GHz。Geekbench 6測試顯示,其單核得分約2200分,多核得分約7500分,接近驍龍8 Gen1水平,但能效比提升18%。
臺積電N4P工藝的采用是性能躍升的關鍵。該工藝相較初代4nm(N4)晶體管密度提升6%,功耗降低22%,使得玄戒芯片在同等性能下續航表現更優。對比華為麒麟9010(等效7nm工藝),其單核性能提升52%,多核提升57%。
基帶難題:高通稅與國產替代困局
盡管SoC自主化取得突破,但小米仍面臨基帶技術壁壘。玄戒芯片將外掛高通X75基帶,支持Sub-6GHz和毫米波雙模5G,同時兼容Wi-Fi 7協議。這一選擇與蘋果A17系列類似——后者同樣外掛高通X70基帶以解決信號穩定性問題。
業內分析指出,基帶研發需巨額投入(約10億美元)及專利積累,小米短期內難以繞過高通。2024年財報顯示,小米支付給高通的專利授權費占總營收的1.2%,約合34億元。不過,供應鏈消息稱小米正與紫光展銳合作開發5G基帶,預計2026年實現部分替代。
首發機型與市場定位
玄戒芯片將首發于小米15S Pro,該機定位“性能旗艦”,主要配置包括:
? 6.8英寸2K全等深四微曲屏,支持1-144Hz LTPO動態刷新率;
? 徠卡三攝系統,主攝為LYT-900一英寸大底;
? 6100mAh硅碳負極電池+90W快充,續航較上代提升25%;
? UWB超寬帶技術,實現厘米級設備互聯與智能車鑰匙功能。
價格方面,小米15S Pro起售價或定在3999元,較搭載驍龍8 Gen3的競品低500-800元,主打“性能越級+國產芯情懷”。
行業影響:國產芯片生態的破局嘗試
小米自研SoC的意義遠超單品競爭:
1. 技術自主性提升:減少對高通芯片依賴,在供貨周期與成本控制上更具話語權;
2. 生態協同強化:結合澎湃OS,可深度優化AI調度、跨端互聯等功能,例如實現手機-汽車算力共享;
3. 產業鏈帶動效應:推動國產EDA工具、封裝測試等環節技術升級,目前玄戒芯片設計已采用新思科技工具鏈。
不過,挑戰依然嚴峻。華為麒麟9010因制程受限,性能僅為驍龍8 Gen3的60%,但憑借鴻蒙生態實現體驗補足。小米若想復制這一路徑,需在軟件調校與開發者適配投入更多資源。
未來展望:3nm賽道與全球競合
小米的野心不止于4nm。據北京市經信局披露,其3nm芯片已完成流片,采用臺積電N3E工藝,性能對標驍龍8 Elite。若量產順利,或于2026年搭載于小米17 Ultra,成為國產首款3nm手機SoC。
當前,安卓陣營已全面進入3nm時代——聯發科天璣9400、高通驍龍8 Elite均采用臺積電N3E工藝,采購成本較4nm芯片上漲20%。小米能否在高端市場打破“制程-成本-銷量”的惡性循環,將成為檢驗自研戰略成敗的關鍵。
以上信息綜合自網絡爆料,具體參數以官方發布為準。配置信息或存在迭代或誤差可能,理性看待爆料內容哦~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