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4月10日訊(編輯 史正丞)北京時間周四晚間,英國央行發布公告稱,由于近期市場的波動性,取消原定于4月14日出售長期國債的計劃,改為僅出售短債。
(來源:英國央行)
英國央行表示,擬將長期國債拍賣重新安排到下一季度,力求在削減資產購買工具(APF)持有債券的過程中“盡可能均衡地覆蓋各期限品種”。
該行發言人表示,此舉是一項“預防性措施”。
作為背景,備受關注的英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周三一度暴增30個基點,最高摸到5.64%,這也是自1998年以來的新高。
(英國30年期國債收益率日線圖,來源:TradingView)
嚴格來講,英國國債暴跌的“鍋”屬于大洋彼岸的特朗普,由于他的政策引爆美債拋售潮,所以連帶著經常與美國市場同步波動的英債一起倒霉。
對于英國而言,30年期國債是極其重要且引人注目的資產。由于保險公司和養老金青睞這種產品,所以該國發行了大量的此類債券。周三的波動也達到2022年底“利茲·特拉斯財政案沖擊”之后的極值。由于特朗普的關稅提案同樣具有行事魯莽、缺乏足夠考量的特點,所以近些日子金融市場經常將他與特拉斯相提并論。
對于英美國債的劇烈波動,投資管理公司普徠仕的首席歐洲經濟學家Tomasz Wieladek表示:“長期債券正逐漸變成一種風險資產,因為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市場流動性也非常匱乏。”
除了著急變現的各路投資者外,投資者們也有一層擔憂:特朗普引發的全球貿易沖突,可能會迫使英國政府拼湊出一些應對經濟沖擊的政策,從而導致原本就不寬裕的財政更加緊張,最終不得不轉向“打開財政水龍頭”。
英國央行副行長莎拉·布里登在周四的演講中警告稱,盡管市場開始從過去一周的極度動蕩中復蘇,但風險資產價格仍面臨大幅回調的高風險。
布里登表示:“美國政府實施后又部分撤銷的一系列關稅措施,即便在昨日宣布調整后,仍構成了一個世紀以來美國貿易政策最重大的轉變。總體而言,關稅可能會抑制英國經濟增長。”
她也表示,盡管英國出口需求受挫可能緩解通脹壓力,但供應鏈中斷也可能導致物價上漲,因此判斷5月8日的議息會議該采取何種決定還為時過早。
眼下分析師也在關注,近期市場的劇烈動蕩,是否會對英國央行的縮表計劃產生更長期的影響。
道明證券高級利率策略師Pooja Kumra表示,最新動向表明,如果市場波動像過去幾個交易日那樣不健康,量化緊縮政策的壽命可能會非常短暫。英國央行的決定“明確暗示正在接近量化緊縮凍結的時期”,尤其是長期債券。
英國央行此前曾計劃從2024年10月起,分12個月減持1000億英鎊的國債,其中有價值130億英鎊的主動出售。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