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發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北京市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新增賦碼法人和其他組織共計7.46萬家,同比增長22.43%。其中,戰略新興產業與文化及相關產業賦碼量均創近三年歷史新高。數字經濟及其核心產業賦碼量同比增長91.3%,接近翻倍。民營經濟賦碼量穩步上漲,昌平區、大興區和豐臺區增速顯著。
統一代碼是給每個法人和其他組織分配的一個全國統一的、獨一無二的號碼,相當于企業、單位的“身份證號”。賦碼量可以視作一個行業發展水平的風向標。今年一季度,北京市戰略新興產業賦碼機構達3.82萬家,同比增長39.55%。得益于人工智能領域的快速增長,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在這一領域表現亮眼,賦碼量同比增長超過200%,此外,數字創意產業、新材料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賦碼量也表現不俗。文化及相關產業賦碼量同比增長25.9%,較2023年和2024年同期分別提升7.64和29.85個百分點。其中,新聞信息服務領域增幅尤為顯著,同比增長近150%。
值得關注的是,一季度北京市民營經濟賦碼量同比增長24.1%,其中私營企業與個體工商戶分別增長22.98%和30.13%。昌平區、大興區和豐臺區增速顯著,其中大興區個體工商戶賦碼量同比增長225.69%。數據分析顯示,北京市民營經濟賦碼量在新興領域增速突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以184.77%的增幅領跑,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以33.9%的占比成為民營經濟支柱領域。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王薇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