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黃河記者:劉瑾陽
被調查近8個月后,普利制藥(300630.SZ)的退市命運于3月21日晚間正式公布。中國證監會當日下發《行政處罰決定書》,認定其在2021年、2022年通過虛構成品藥和原料藥銷售業務的方式,虛假確認藥品銷售收入和利潤。累計虛假記載營業收入10.29億元、虛假記載利潤總額6.69億元,分別占兩年披露總額的31.04%和73.83%,遠超深交所創業板重大違法退市標準(連續兩年虛假利潤總額超5億元且占比超50%)。根據《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公司股票可能被終止上市,自3月24日起公司股票及可轉債停牌。
作為“明星藥企”的實控人及創始人,2022年,范敏華、朱小平夫婦曾以55億財富位列胡潤百富榜第1127位。此次中國證監會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時任普利制藥董事長、總經理范敏華被罰款500萬元,并被采取10年市場禁入措施。
財務造假黑幕逐步揭開
普利制藥在醫藥領域曾占據顯著地位。自1992年成立起,作為國內注射劑行業的佼佼者,主要從事化藥制劑業務,產品覆蓋抗生素、抗過敏、非甾體抗炎等多個品類。其中,地氯雷他定系列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一度突破70%。
2017年3月28日,普利制藥成功登陸深交所創業板,每股發行價11.49元,募集凈額達3.14億元,上市首日股價表現奪目。此后,股價更是一路高歌猛進,短短一年多時間,便成長為漲幅近5倍的大牛股。2021年,股價攀升至56.39元/股的最高點。
從2017年至2020年,公司業績穩健增長,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逐年上揚,上市以來累計分紅3.18億元,一躍成為資本市場上備受矚目的“明星藥企”,吸引了眾多機構投資者的目光。
看似光鮮亮麗的表象之下,普利制藥的問題悄然浮現。2024年4月16日,海南證監局在現場檢查中發現,普利制藥2021年、2022年年報中營收、利潤等財務信息披露存在偏差,隨即要求其在30日內完成自查整改,并提交書面報告,同時說明2023年度審計工作進展及對年報披露的影響。
按照信息披露計劃,普利制藥應于2024年4月29日披露2023年年報及相關公告,卻屢次延期。2024年5月8日,普利制藥因未能在法定期限內披露2023年年度報告,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2024年7月5日,普利制藥發布的2023年年報對前兩年財務數據進行了修正,2021年、2022年營業收入分別調減2.1億元和1.87億元,凈利潤分別調減1.12億元和1.26億元,其年報也被天健會計師事務所出具了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昔日明星藥企步入退市
2025年3月21日,證監會的行政處罰決定書讓普利制藥的財務造假問題公之于眾。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年報中披露的調減金額與證監會最終認定的虛增數據存在顯著差異。
調查結果顯示,普利制藥的造假手段包括通過虛構成品藥和原料藥銷售業務的方式,虛假確認藥品銷售收入和利潤。2021年、2022年虛假記載的營業收入合計高達10.29億元,占這兩年披露的年度營業收入總和的31.04%;虛假記載的利潤總額合計達6.69億元,占這兩年披露的年度利潤總額總和的73.83%。
普利制藥還將其開展的不具有控制權的乙酰碘化物、碘化物(碘佛醇專用)和酵母抽提物貿易業務按總額法核算,導致2021年多計營業收入7799.73萬元,占當年披露營業收入的5.17%;2022年多計營業收入5925.97億元,占當年披露營業收入的3.28%
時任普利制藥董事長、總經理范敏華組織普利制藥銷售部和財務部編制虛假銷售業務單據并據此進行會計處理,時任普利制藥董事、副總經理、財務總監羅佟凝參與、實施虛假銷售業務的單據編制和會計處理。
時任普利制藥董事長、總經理范敏華和董事、副總經理、財務總監羅佟凝違法行為情節較為嚴重,除分別處以500萬元、400萬元罰款外,還分別被采取10年、8年市場禁入措施。
其他相關責任人也均受到了嚴厲懲處,時任會計機構負責人、總會計師朱顯華,副總經理鄒銀奎分別被罰款150萬元、130萬元,監事會主席丁雨及董事、副總經理、董秘周茂分別罰款120萬元。
公司被責令改正,給予警告并處以1000萬元罰款。自財務造假事件曝光以來,普利制藥的股價一路下跌,近一年股價跌去近九成。截至3月21日收盤,普利制藥報2.49元/股,流通市值僅11億元。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