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勞動事務主管部門23日表示,在美國關稅政策沖擊下,臺灣恐有十萬余名勞工受影響。對于官方近日核定的880億元(新臺幣,下同)“出口供應鏈支持方案”,不少中小企業直言,補助“遠遠不夠”,且憂心“看得到吃不到”。
綜合聯合新聞網、中時新聞網等臺媒報道,臺灣中小企業數量龐大,抗風險能力弱,勞工受沖擊的可能性也更大。“關稅大棒”下,預計機械、汽車零組件、塑膠等傳統產業將受到較大沖擊。
臺灣人力資源機構yes123求職網23日發布的調查顯示,面對近期美國濫施關稅造成的危機,島內有58.8%的勞工擔心任職企業因此實施無薪假,有33.3%的企業表示今年可能開展人力縮編或“遇缺不補”。
面對詭譎的關稅風暴及由此可能造成的產業危機、失業問題,臺當局所提紓困政策引來輿論質疑。
島內各界的憂慮,首先是880億元補貼能起多大作用。中國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指出,2024年臺灣對美出口達1114億美元,880億元新臺幣約相當于27億美元,不到四十分之一,補助實在有限。臺灣華梵大學特聘教授杜震華22日投書中時新聞網分析,全臺約有16萬家制造企業,這次所謂“對等關稅”影響廣泛,880億元恐怕無濟于事。
金仁寶集團總裁許勝雄表示,此次關稅風暴或讓很多中小企業支撐不下去,“協助方案應再加碼兩倍、三倍”。彰化縣縣長王惠美也認為,880億元杯水車薪,應思考如何讓廠商利用“緩沖期”開發新市場。
此外,紓困政策也缺乏清晰指引。有工具機企業代表指出,例如“貿易融資利息減碼”措施,若一些廠商沒有抵押品或先前已有貸款,紓困方案是否還能適用?
新北市土城廠商協進會理事長鄭立雄說,業者要的不只是一次性的“撒錢補貼”,希望后續能出臺長久方案。杜震華也指出,每次遭遇產業危機,臺當局提出的應對方案幾乎雷同,救助方案的設計能力有很大改善空間。(完)
*******************************************************
【臺海網報料渠道】
郵箱:taihainet@163.com
熱線:0592-5353158
報料、登報、維權、內容合作專線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