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局指導、廣東省華南知識產權文化促進中心主辦的“智創未來 知護新業——知識產權護航產業科技創新賦能高質量發展”活動在勵豐文化產業園會議中心舉行。活動聚焦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前沿領域,發布系列知識產權成果,組織專家研討與企業實踐分享,為開展“人工智能+”行動、推動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作為廣州實體經濟主戰場、科技創新主引擎,廣州開發區著力推進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建設,集聚人工智能企業超700家,產業規模超800億元,建成人工智能產業空間超138萬平方米,已形成覆蓋上游關鍵零部件、中游主機裝備到下游應用集成的產業鏈條,培育出瑞松智能、廣州數控等8家廣東省機器人骨干企業,涌現出視源股份、文遠知行等一批人工智能領域領先企業,產業集群效應顯著。
活動現場發布了《低空經濟產業專利導航報告》及《國際展會知識產權工作指南》兩項重要成果,為低空經濟賽道布局與人工智能企業出海風險防控提供精準指引。小鵬汽車、朗國電子等一批“廣東省知識產權示范企業”的企業現場獲授證書。聚焦人工智能技術浪潮,活動特設主題演講、圓桌討論、項目路演等環節,政企學研齊聚一堂,各抒己見。國家知識產權局通信發明審查部原副部長李超深度解讀AI專利審查新規,廣東工業大學計算機學院副院長曾安剖析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機遇,中新國際聯合研究院副院長顧海文則提出“知識產權+AI”復合型人才培養方案。
圓桌討論環節,在廣州商學院法學院執行院長唐犀主持下,小鵬汽車、億航智能、粵芯半導體、賽特智能等人工智能相關企業知識產權負責人,就AI開源合規、AI技術成果權屬等人工智能專利侵權判定痛點難點展開對話,分享人工智能產業化應用成果及知識產權管理經驗。
文、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何穎思 通訊員:鐘燕菁
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史勇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