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春暖運河開放麥”主題歌會在通州區西集鎮儒林體驗園舉辦。作為2025年全國“四季村晚”示范展示活動的重要一站,本次歌會緊扣春日節令與大運河文化脈絡,匯聚群眾創演力量,通過豐富多樣的節目形式,生動展現新時代鄉村文化的活力與溫度,為構建城鄉一體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注入新動力。
開場節目《運河之歌》“四季村晚”是北京城市副中心以傳統節日和四時節令為紐帶,面向農村群眾打造的文化品牌項目,旨在激發基層文化活力、豐富群眾精神生活。此次“春暖運河開放麥”主題歌會依托大運河文化資源,圍繞春日意象展開創作與表達,在全面展示通州地域特色與文化底蘊的同時,探索“文化+治理”融合路徑,努力繪就共建共享的新時代鄉村文化新圖景。
本次歌會聚焦節令時光與地域文化的深度融合,立足通州區大運河文化帶核心區域,整場歌會以“春日運河”為情感線索,由開場合唱引領,緩緩展開三大篇章,從運河記憶的溫柔溯流,到鄉村生活的詩意表達,再到非遺與當代表達的交織回響,層層遞進,串聯起人、歌與大地的深情牽系。
歌會由西集鎮合唱團演唱的《運河之歌》開場,溫潤的旋律將春日光影鋪展在舞臺之上,也喚起觀眾心中關于大運河的共同記憶。隨即進入“漕運春音 暢響西集”篇章,琴書、合唱與說唱相互交織,一段段運河邊的生活被溫柔地唱出來。金克強、謝春和、謝櫻花三人聯袂帶來的《大運河邊是我家》,用北京琴書的方式,將老街與河埠的故事娓娓道來;女聲合唱《我家住在運河旁》和男聲合唱《運河謠》交相呼應,水岸人家的日常浮現眼前。
朗誦《大運河 我的母親》轉入“樂韻歡歌 聲動四季”,春日意象愈發清晰。《大運河 我的母親》的詩朗誦中,大河如母,情感如流。而一曲《小美滿》由十位來自不同崗位和年齡層的村民代表共同完成,這首“生活合唱”讓臺上臺下沒有了距離,鄉土里的真情在歌聲中交織成章。
京東大鼓《通州味兒》壓軸的“人文運河 蓬勃啟航”篇章,節奏逐漸昂揚。西集金家班鼓曲社演出的京東大鼓《通州味兒》,敲出了土地的質感,也唱出了鄉音的溫度;運河浪花樂隊帶來《梨花又開放》《童年》《鼓樓》三首聯唱,將城市回憶與鄉土情懷縫合得自然真摯;而最后合唱《大運河》,再次回到開篇的情感原點,在歌聲中與這條流動的文化長河完成一次溫柔的呼應。
作為全國“四季村晚”示范展示點之一,此次活動由中國文化館協會、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指導,北京市通州區文化和旅游局主辦、通州區西集鎮人民政府承辦。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路艷霞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