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備清掃吸塵功能、會識別紅綠燈、能自動避障……蘇州環衛車輛作業正在加速邁入“AI+時代”。
在蘇州工業園區北榭雨街,來自蘇州金龍制造的一輛6噸級無人環衛車清掃作業場景堪稱“未來感”十足。車輛搭載的5個激光雷達與8個高清攝像頭組成“感知矩陣”,能實時掃描周圍環境。當遇到障礙物,清掃車在距離障礙物前會自動減速并調整路徑,整個過程流暢自然。
“它能精準識別紅綠燈,遇到黃燈提前減速,綠燈亮起后繼續作業。也能邊清掃,邊智能避障”,負責監管的蘇州金龍技術人員介紹道。
更令人驚嘆的是其貼邊清掃能力。傳統環衛車因車身龐大,常需人工輔助清理路沿死角,而這款無人清掃車采用北斗+IMU(慣性測量單元)+輪速計+激光雷達的多源融合方案,能以3厘米的精度緊貼路沿作業,狹窄輔道、人行步道均不在話下。一位路過的市民感嘆:“以前總看到環衛工蹲在路邊清理縫隙,現在連這種細節都被科技解決了!”
“這車從去年年底投入,已經跑了將近半年,每天都能見到它的身影。第一次見到無人清掃車掃街時,我還以為是拍電影!”北榭雨街附近居民陳先生笑著稱。
如今,蘇州金龍無人清掃車已成為街區的“熟面孔”,不少市民甚至專程帶孩子來觀摩。環衛工人李師傅坦言:“有了這么智能車輛,以后清掃街道工作輕松多了。”
蘇州金龍無人清掃車的核心技術,源于其自主研發的線控底盤與多傳感器融合算法。車輛搭載的5個激光雷達和8個高清攝像頭,可360度無死角探測障礙物,結合北斗高精度定位,即使在雨霧天氣也能精準導航。此外,其“智慧大腦”——云端控制系統可實時監控作業狀態,遠程調度車輛任務。據蘇州金龍技術團隊透露,車輛至今已累計完成2000余公里自動駕駛清掃作業,無人環衛車在開放道路進入常態化運營的技術成熟穩定性得到進一步驗證。
在安全性能上,蘇州金龍無人清掃車同樣表現亮眼。面對突然出現的自行車或寵物,它能通過多模態感知系統提前預警并緊急制動。就在去年,蘇州金龍無人清掃車曾在全市清掃作業技能競賽中成功規避模擬障礙物,斬獲“競技領跑獎”,其可靠性得到官方認證。
而市民從好奇到肯定的背后,是技術對城市痛點的精準回應。傳統燃油清掃車噪音大、尾氣重,而蘇州金龍無人清掃車以電驅動,作業時幾乎“靜音”,碳排放量較傳統車輛降低47%。此外,其配備的噴水降塵功能還能減少揚塵污染,讓清潔過程更環保。
蘇州金龍無人環衛車,憑借各種創新“黑科技”,正悄然改變著城市清潔的日常圖景。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