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掌上長沙4月4日訊(全媒體記者 徐運源 通訊員 劉素)3日,中國科協辦公廳公布了2024年度科技志愿服務先進典型名單,由中國生物工程學會推薦的湖南南華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研究院副院長張紅明榮獲“最美科技志愿者”,系全省唯一獲得該項殊榮的科技工作者。
張紅明兼任全國生物技術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等多項社會職務。他的職業生涯跨越了教育、企業等多個領域,但始終不變的是對科技志愿服務的熱愛與執著。他利用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組織策劃了一系列科普活動,如“干細胞科技進校園”等,激發公眾對干細胞科技的興趣。
“同學們,注意看,神奇的一幕即將發生……”近日,在湖南師大附中博才實驗中學(天頂校區)第十屆校園文化科技節活動現場,張紅明通過將鮮花和活魚放入零下196℃的液氮里,向孩子們展示“冰封金魚”“脆化玫瑰”等實驗的神奇,吸引不少學生圍觀探究。
除了液氮實驗室,現場還有暴風鐵甲、空中探索、視錯覺互動體驗展、籠中鳥實驗等多個沉浸式科普項目,無一例外都吸引了眾多孩子前來體驗。“我們每年都會開展多場科普進校園進社區活動,作為企業科技工作者,希望利用自己的特長,能為居民特別是青少年的科技興趣培養作一些自己的貢獻。”張紅明說,公司擁有全國科普教育基地,自己多年從事科普教育,本職工作慢慢轉化為一種自覺和情懷,特別是跟中小學生在一起,發現他們平時專注于學習,通過舉辦科普活動,能夠點燃他們對科技的熱情,從小樹立對科技的向往,將來對他們人生的規劃和就業有望起到幫助作用。
張紅明積極參與科技志愿服務,樹立了良好榜樣。他還以“人人都是科普員,處處都是科普陣地”為理念,推動打造全員科普企業,使每個員工都能成為科普講解員,以實際行動將生命科學和醫療知識向全民普及。目前,公司科普館吸引上萬人次參觀學習,專兼職科普講解員30余人,并有多人獲得科普師職稱。
科研創新,張紅明也沒有落下。他獲得專利10余項,參編國家級團體標準3項。“科技志愿服務工作的核心價值在于通過專業知識與社會需求的結合,實現‘雙向賦能’——既為服務對象提供科技支持,也為志愿者自身創造成長機會。特別是在青少年創新后備人才培育方面,科技志愿服務是‘實踐催化劑’。”張紅明說。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