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圍繞俄烏沖突的談判,局勢突然急轉直下。
消息想必大家也聽說了,在持續了近3個月的拉扯下,特朗普終于不耐煩了,覺得自己被普京耍了,公開對俄羅斯發出了威脅,企圖通過對俄羅斯石油最高加征50%關稅的手段,逼迫普京在停火談判中做出讓步。
這事發生了也有幾天了,但目前來看美國方面還沒有任何行動,特朗普的威脅也是雷聲大雨點小。當然不排除,特朗普只是虛張聲勢,為了在美俄談判中奪回主動權。可實際上只要我們稍微分析一下就能明白,特朗普對于普京的威脅有沒有用,其實美國說了不算,中國和印度其實才是當前局勢走向的關鍵所在。
特朗普的威脅看似兇猛,實則漏洞百出。首先,俄羅斯石油出口早已形成 “去美元化” 路徑。中國和印度作為俄羅斯石油的最大買家,且交易主要使用盧布和人民幣結算。因此,即便美國加征關稅,中俄可以依舊可以通過,石油換貸款、易貨貿易等方式繞過制裁,印度也能通過第三方中轉的形式繼續采購。
另一方面,如果特朗普強制對俄羅斯石油加征關稅,也將直接沖擊全球能源市場。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預測,如果俄羅斯每天減少100萬桶的石油出口,那么全球油價就有可能飆升至120美元。這對依賴進口的美國經濟來說,無異于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而回到美俄談判,特朗普這種先后矛盾的態度,也在進一步削弱美國政府的可信度,讓俄羅斯、中國、印度以及其他國家,難以判斷美國的真實意圖。在全球化的今天,特朗普這么做沒有任何好處,只會把美國帶入一個更加尷尬的境地。
總之,在這場博弈中,中國和印度的選擇至關重要。對中國而言,能源安全是底線。2024 年中俄貿易額達 2448 億美元,其中能源占比超 60%,中國連續15 年穩居俄羅斯最大貿易伙伴。
因此,即便美國加征關稅,中國仍可通過增加管道原油進口、擴大 LNG 采購等方式彌補缺口。更關鍵的是,中俄在稀土、航天、數字經濟等領域的合作持續深化,形成了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利益共同體 。
再來說印度,印度的處境比較微妙莫迪政府一方面想討好特朗普,提議取消美國液化天然氣進口關稅;另一方面又依賴俄羅斯低價原油,俄油占印度進口量的 45%,替換俄油將導致印度煉油成本激增 30%。
這種騎墻策略讓印度陷入兩難,若屈從美國壓力,國內通脹可能失控。可若繼續采購俄羅斯石油,又可能面臨美國制裁。所以最終,印度大概率會采取 “低調采購 + 第三方中轉” 的折中方案,比如通過阿聯酋、新加坡等國的公司代理進口。
所以無論怎么看,普京都根本不怕特朗普的威脅,特朗普現在在俄烏沖突問題上急得跳腳,這才甩出了對俄石油制裁的一記昏招。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