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日,美股遭遇史詩級暴跌。道瓊斯指數單日狂瀉超1600點,標普500和納斯達克分別重挫4.84%、5.97%,三大指數創下2020年疫情以來最大跌幅。市場恐慌的導火索直指特朗普政府的新關稅政策——對全球進口商品加征10%基準關稅,部分國家稅率更高,被媒體稱為“百年來最嚴厲貿易壁壘”。
面對股市崩盤,特朗普的回應耐人尋味。暴跌當日,他輕描淡寫稱“符合預期”,甚至預言“美國即將繁榮”。4月7日,他再以“吃藥”作喻:“解決問題有時需要忍受短期痛苦,就像病人必須做手術一樣”。這番表態,與他此前將股市下跌歸咎于“替民主黨還債”的甩鍋邏輯一脈相承。
猛藥還是毒藥?
1. “吃藥論”背后的戰略博弈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看似魯莽,實則暗藏經濟重構野心。一方面,他試圖通過貿易壁壘倒逼制造業回流,重振本土產業;另一方面,市場普遍猜測,暴跌是向美聯儲施壓的“苦肉計”——通過制造流動性危機,逼迫美聯儲提前降息,為低利率環境鋪路。
2. 經濟繁榮的幻象與風險
盡管特朗普堅稱“衰退不會到來”,但數據已亮起紅燈:納斯達克較歷史高點跌超20%,進入技術性熊市;美國核心CPI升至3.1%,關稅推高商品通脹的風險加劇。更危險的是,全球貿易體系面臨瓦解——中國反擊性加稅、歐洲股市跟跌5%、原油價格跌至四年新低,一場“去全球化”海嘯正在蔓延。
3. 歷史輪回中的霸權焦慮
希臘前財長瓦魯法基斯犀利指出,特朗普的關稅戰略與1971年尼克松沖擊如出一轍——通過顛覆既有秩序維持美國霸權。然而,這種“休克療法”可能適得其反:盟友離心、供應鏈斷裂、中產階級承受通脹壓力,最終恐讓“美國優先”變成“美國孤立”。
當特朗普將股市暴跌比作“治病良藥”時,美國經濟正站在十字路口。這場以關稅為刃的豪賭,究竟是重塑霸權的妙手,還是加速衰退的昏招?或許正如澳大利亞前財長帕金森所言:“支離破碎的不僅是貿易體系,更是美國親手設計的國際秩序。” 而普通投資者能做的,唯有系緊安全帶,迎接這場“藥不能停”的風暴。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