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皖新聞訊 3月22日上午,2025徽商大會正式啟幕。記者從會上了解到,2024年安徽全省地區生產總值增5.8%,經濟總量跨上5萬億元新臺階,增速并列全國第三位。去年區域創新能力居全國第七位,連續13年穩居全國第一方陣。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最新數據,2025年前兩個月,安徽汽車總產量達到44.5萬量,新能源汽車總產量達到23.4萬量,汽車總產量和新能源汽車總產量均居全國第一位,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
去年安徽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
居工業大省第一位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2024年安徽全力服務保障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全面打造量子信息、聚變能源、深空探測三大科創引領高地,一批技術和產品打破國外壟斷,著力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企業研發投入、研發人員、研發機構有效發明專利占全社會的比重均超過了80%。
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雙倍增行動,去年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5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7533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13家,總數均居全國第一方陣。喬木參天、灌木柱狀苗木充裕的創新生態加快形成。
去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了9%,居工業大省第一位。規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收5.49萬億元,總量居中西部第一位。
安徽汽車產量和新能源汽車的產量
均居全國第一位
據悉,以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為主攻方向,十四五以來,安徽制造業投資連續48個月保持兩位數的增長,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年均增長16.1%,汽車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2024年汽車產量357萬輛,新能源汽車產量168.4萬輛,均居全國第二位,整車出口居全國首位。
記者在大會上最新了解到,2025年前兩個月,安徽汽車總產量達到44.5萬量,新能源汽車總產量達到23.4萬量,汽車總產量和新能源汽車總產量均居全國第一位,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
此外,去年安徽集成電路產量增長了47.4%,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長了81.4%,光伏產業綜合競爭力評價居全國第第三位,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評價居全國第六位,前瞻布局未來產業,籌建首批10個省級未來產業先導區,量子科技企業數量居全國第一位。聚變能源商業化進程走在世界前列,低空經濟規模居全國前列,制造業技改投資增長20.4%,高于全國12.4個百分點。
今年前兩個月安徽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1%
去年以來,安徽不斷創優一流營商環境,持續激發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活力,推出新一輪營商環境提升舉措,329個高頻涉企政務服務事項,實現申請材料免提交,深化高校辦成一件事改革,首批25個事項全面落地,公共政策和政府承諾事項兌現率達94.8%。深入推進惠企政策免即升即享,累計兌付財政資金177.3億元,惠及企業4萬家。
十四五以來,全省規模以上民營工業增加值,民間制造業投資年均分別增長9%和16.8%。十四五以來,全省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12.5%,高于全國4.5個百分點。去年外貿總量突破了8,600億元,增長7.4%,總量居全國第九位,中部第一位。新設外商投資企業606家,外商直接投資123.7億元,開放型經濟,為安徽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今年1~2月份,安徽主要指標增速快于全國好于預期,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了9.1%,進出口總額增長14.8%,增速分別居全國的第四位、第六位。
大皖新聞記者 徐琪琪 于源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