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稱,他已經告知臺積電,如果不在美國建廠,就將向臺積電征收100%的高額關稅。4月9日,臺積電股價下跌超3%,過去5個交易日,臺積電股價累計下跌超16%。
這是特朗普對半導體供應鏈作出的最新威脅。盡管該行業在此前生效的對等關稅中被豁免,但美股市場芯片板塊仍然遭到沖擊。過去5個交易日,英偉達股價累計下跌超12%,最新市值僅2.3萬億美元。AMD股價更是下跌近24%。
臺積電為包括英偉達、AMD以及蘋果等公司供應芯片。該公司也是貿易戰的“風暴眼”。該公司的市值在去年年底曾突破1萬億美元,但目前市值已經跌至約7300億美元。
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曾提到,當英偉達CEO黃仁勛選擇芯片制造合作伙伴時,“他愿意把一切都押在臺積電身上”。
隨著美國的關稅政策延伸至更多領域,作為芯片制造的關鍵供應商,臺積電將難以避免地受到沖擊,這也將對英偉達的供應鏈提出更大的考驗。
“英偉達雖然不生產芯片,但他們銷售硬件,所以需要真正地了解這些供應鏈以控制成本。”一位投資人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他認為,盡管英偉達有能力自己消化一部分關稅,但這將會影響公司的利潤。
上述投資人還補充稱,半導體是一個充分全球化分工的行業,沒有哪個國家能單獨實現全部內循環,所以半導體行業沒有所謂的“全鏈路國產化”。
英偉達未對最新的關稅政策發表評論。但黃仁勛在今年的英偉達GTC峰會上談及關稅對供應鏈的影響時稱:“英偉達的供應鏈遍布全球,在中國臺灣,墨西哥、越南等多個國家及地區都有生產基地及市場。”
他還稱,關稅對企業產生的短期影響取決于多種因素,包括什么產品被制造、什么在美國被購買,以及產品的最終目的地在哪里,也取決于在哪個國家被征收關稅。
黃仁勛表示,綜合這些因素,短期內關稅不會對英偉達的業績展望和財務產生顯著影響;但長期來看,本地制造是適應當前變化的關鍵。英偉達今年的目標是加強供應鏈涉及國家地區的本地制造能力。
盡管臺積電已經宣布增加對美國的投資,但分析師認為,美國的芯片生產能力仍不足以滿足當前芯片的需求。
張忠謀此前表示,當他的公司不得不在美國的亞利桑那州建廠時,全球化“幾乎死亡”。他還稱,臺灣半導體制造最大的優勢在于勤奮刻苦的工程師,臺積電員工經常在半夜12點接到電話,從被窩里爬起來去現場解決問題。
黃仁勛也曾在多個場合提到,芯片供應鏈是非常長且復雜的,涉及全球各地,中國是全球芯片行業重要的供應鏈所在地。
Gartner分析師盛陵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半導體供應鏈極其復雜,任何一個國家要搞完整的供應鏈都會充滿挑戰,大部分國家只能實現一部分的自給自足。”他認為,盡管美國正在試圖將芯片制造轉移到本土,但這一過程將是漫長且艱難的。
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美國通過各種補貼、抵稅、貸款、補助金發放提振芯片制造,累計投資已經超過4000億美元。但包括臺積電在內的芯片代工廠在美國建廠的過程并不順利,直到今年年初,臺積電的美國工廠才剛剛投產,這距離大規模生產還有很長的距離。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