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4月10日訊(記者 張靜倫)作為國內“鹵味一哥”,絕味食品(603517.SH)正經歷前所未有的陣痛。
絕味食品發布的2024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收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62.57億元和2.27億元,分別同比下滑13.84%和34.04%;扣非凈利潤更是腰斬,同比下降49.39%至2.03億元。
從單季度數據來看,尤其在第四季度,絕味食品的財務表現呈現斷崖式下跌,單季度營收為12.42億元,為全年四季度中最低水平;歸母凈利潤虧損達2.11億元,直接拖累了全年業績。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一季度依舊延續了這一下滑頹勢。當日,絕味食品發布的2025年一季報數據同樣不佳。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5.01億元,同比下降11.47%;歸母凈利潤1.2億元,同比下滑27.29%。
絕味食品的業績之所以在2024年急轉直下,固然是因為傳統鹵味休閑食品行業增速放緩,需求不振導致行業整體承壓,但另一方面,也與其高額的銷售費用有直接聯系。此外,令絕味頭痛的不僅是主營業務業績,這家公司大部分的對外投資亦成了拖累。
二級市場上,截至4月10日收盤,絕味食品股價報16.4元/股,較2021年高點縮水超80%,市值不足百億元。
業績增長失速
絕味食品成立于2008年,產品以鴨脖、鴨頭等鹵味食品為主。在眾多鹵味食品企業中,絕味食品成立最晚,但擴張快速,是行業頭部企業,有“鴨脖大王”之稱。
從具體業務看,鹵菜是絕味食品的支柱業務,但拉長時間線來看,鮮貨類產品營收增長乏力,營收規模始終難以突破。2021年至2023年,其收入規模分別為56.07億元、54.37億元和57.68億元,同比分別變動15.47%、-3.03%和6.09%。2024年,鮮貨類實現營收為52.24億元,同比下降13.67%,營收占比為79.45%。
對于去年營業收入變動,絕味食品解釋稱,主要系銷售減少。具體來看,營收占比最高的鮮貨類產品銷售量同比下滑11.21%。
雖然銷售疲軟,但成本端紅利釋放還是讓絕味食品“舒了一口氣”。財報顯示,公司鮮貨類產品營業成本同比下降23.6%,毛利率也從去年同期的28.98 %上升至35.59%。
為了挽回頹勢,這個老牌鹵味企業試圖通過加大廣告宣傳力度,來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市場份額。例如,公司在2024年簽約頂流明星范丞丞作為品牌代言人,試圖在年輕化營銷層面破局。同時,還開展了一系列的營銷活動,包括與熱門手游《元夢之星》合作推出聯名活動等。
結果高額的營銷投入未能轉化為銷售額增長,卻成為拖累業績的因素之一。財報顯示,2024年絕味食品銷售費用同比增長23.31%至6.67億元,主要因廣告宣傳支出增加。
絕味食品業績下滑是行業整體承壓的一個縮影。除絕味食品外,同處鹵味賽道的另一家上市公司面臨同樣的難題,周黑鴨日前披露的年報顯示,2024年收益同比下降10.7%至24.51億元,凈利潤同比下降15%至0.98億元。截至2024年底,公司門店數達3031家,相較于2023年底門店凈減少785家。這家公司將業績下滑的原因歸結為經濟環境有效需求不足,消費不振,導致銷售量下降,收益隨之減少。
窄門餐眼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0月,鹵制品門店數約為24萬家,近一年凈關店約2.3萬家。究其原因,是消費者對健康的日益重視,對高鹽、高脂的鹵味休閑食品的需求減少,疊加市場同質化競爭激烈、零食量販業態帶來沖擊等多方面因素,讓鹵制品行業不再“香”了。
投資失利連年虧損
但令絕味頭痛的不僅是主營業務業績。
2017年以來,絕味食品通過旗下全資子公司深圳網聚,與番茄資本、新希望等合資投資,圍繞鹵味、調味品、供應鏈等相關產業等進行布局,構筑了一個龐大的投資版圖,其中包括和府撈面、千味央廚、幺麻子、盛香亭等明星消費品牌。
但這家公司大部分的對外投資都成為拖累。
去年10月,絕味食品發布《關于上海證券交易所信息披露監管工作函的回復公告》,由于常年投資虧損,絕味食品再度被上交所要求披露投資相關數據。
上交所在監管函中提到,2017年至今,公司投資活動現金流量凈額持續為負,投資活動未產生資金凈流入。財報顯示,2022年-2024年,絕味食品投資收益分別為-9421.85萬元、-11645.55萬元、-16002.31萬元,連續多個報告期出現投資虧損。
絕味食品亦在回復函中對其投資必要性作出了解釋,稱近年來傳統的休閑鹵味食品行業受到消費者需求變化的沖擊較大,行業整體閉店趨勢明顯。因而公司憑借自身對鹵味行業的了解布局餐桌鹵味賽道,以分散傳統休閑鹵味行業的經營和投資風險。
在行業整體增速放緩與消費習慣變遷的雙重壓力下,絕味食品如何穩住基本盤,尋找新增長點成為當務之急。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