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貴州應用技術職業學院構建了“理論-實訓-實戰”三維育人鏈,將急救能力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近日,該校一名學生對一名突發腦溢血患者實施了心肺復蘇術,為患者的后期治療贏得了寶貴時間。
4月5日7時許,貴陽市花溪區黃河路S1號線B號地鐵口街頭上演“生死時速”:面對突發腦溢血倒地的中年患者,貴州應用技術職業學院護理系2022級學生吳昊沉著運用《急危重癥護理》課程知識,規范實施心肺復蘇術,精準把握“黃金4分鐘”搶救窗口期,為后續治療贏得寶貴時間。吳昊在實習途中成功救治突發腦溢血患者的義舉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其專業表現獲高度評價:“操作流程完全符合《2025國際心肺復蘇指南》標準,是急救教育進校園的成功范例。”
“當時腦海里自動浮現實訓課的‘CAB流程’。”吳昊說:“這都是學校平時反復強化的肌肉記憶。”據悉,貴州應用技術職業學院將“包子鋪急救”納入“急救教育試點學校建設典型案例匯編”;校黨委將設立“生命守護獎學金”,啟動“百千萬急救先鋒培育工程”(五年內培養百名教師、千名學生、輻射萬名群眾);推進“急救教育鄉村行”,組織師生為基層衛生所培訓急救員。數據顯示,貴州應用技術職業學院護理專業畢業生3年內獲“患者滿意度星級護理人員”占比達80%,較試點前提升30%。
在這場生命守護的接力賽中,貴州應用技術職業學院正以改革創新之筆,書寫著新時代護理教育的奮進答卷。
作為教育部第二批急救教育試點校,近年來,貴州應用技術職業學院構建了“理論-實訓-實戰”三維育人鏈:課程革命——將《急危重癥護理》升級為核心課程,面向全體學生開設《自救互救》課程;場景拓展——在體育場、食堂、圖書館、宿舍、教學樓等區域設置9個智能急救站,配置AED設備與AR操作指引,面向軍訓新生、全體教工尤其是體育教師、安保人員、輔導員以及中小學累計開展“黃金4分鐘”演練近百場;評價創新——與紅十字會共建“急救能力認證中心”,將急救能力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
特約通訊員 黃琴
編輯 陳茜茜
二審 鐘俊怡
三審 劉鋼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