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十五大風刮,三月寒回頭”,今日三月十五,刮大風有何預兆?
門外無人問落花,綠蔭冉冉遍天涯。隨著農歷三月十五的到來,暮春時節也就到來了。此時正值清明之后,谷雨之前,氣溫雖然會逐漸回升,但仍然會有較大的氣溫波動,因為這個時節冷空氣比較活躍。
根據往年數據來看,清明節在正常情況下溫度一般在15—20度左右,不過受冷空氣影響,此時雨水較多?,尤其是南方地區大量降雨甚至大暴雨的情況?頻發,導致氣溫下降,而且在北方地區還會出現大風沙塵天氣,這也會導致氣溫下降。而這些情況最終就會演變為“倒春寒”。
這不,今日正好是農歷三月十五,一股強冷空氣也已經在昨晚來襲。據氣象預報顯示,此股冷空氣直接導致中東部地區氣溫下降6至10℃,北方地區降溫幅度達到12至16℃。而且華北地區出現了大風天氣,并夾雜沙塵天氣;東北地區還迎來了春雪,雪勢較大;南方地區也出現了極端的降雨冰雹天氣。這些極端天氣,就給人們的生活及農事活動造成了較大影響。
而面對如此天氣,不禁讓人想到古人留下的一句話,那就是“十五大風刮,三月寒回頭”。那么這句話是何意?今日三月十五,刮大風有何預兆?一起來看看吧。
十五大風刮,三月寒回頭
首先,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農歷三月十五前后刮大風,那么就預示著這個三月可能會出現寒冷的天氣。
具體來說,“十五大風刮”指的是農歷三月十五前后通常會刮大風,這種現象被稱為“道公風”。而“三月寒回頭”則是指到了農歷三月出現大范圍的降溫,甚至下雪、下冰雹等極端天氣,俗稱“寒回頭”?,也就是“倒春寒”天氣。
這一現象的出現,將直接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導致莊稼受損,糧食減產。因為在農歷三月,農民朋友正忙著春耕春種,如果遇到寒冷的天氣,就會導致莊稼作物無法正常發芽,即便出芽的作物也會被凍傷,這樣一季的莊稼就會損失,即便過后再種,也會誤了農時,導致莊稼收成不好,因此農民朋友會對此天氣感到擔憂?。
此外,倒春寒的危害不僅僅局限于農作物上,還涉及養殖業、果樹種植業,以及人的身體健康方面,因此也需要引起大家的警惕。
其次,對于這一說法而言,并非毫無根據,而是在很多農諺里都有展現,具體如下:
三月十五刮北風,農夫種田收成空
這句農諺的意思是說,如果在農歷三月十五這天刮北風,那么接下來的天氣可能會持續陰雨,導致農作物生長受到影響,最終可能導致收成不佳。?
古人認為,農歷三月十五這天如果出現北風,接下來的半個月里可能會持續陰雨降溫天氣,這樣的天氣條件對農作物的生長是不利的。具體來說:持續的陰雨降溫會導致溫度下降過快,影響農作物的根系發育和光合作用的生成,進而影響作物的正常生長和最終產量。而且持續的降溫天氣可能會導致接下來的天氣變得寒冷且多風,這樣就會很可能會導致農作物受凍或生長緩慢,也會影響最終的收成?。
?三月十五刮北風,半月哩啦雨不停
這句農諺的意思是,如果農歷三月十五這天刮起了北風,那么接下來的半個月里可能會持續陰雨天氣。?
具體來說,農歷三月十五前后,氣溫已經明顯升高,天氣較熱。如果這時候刮起了北風,往往會伴隨低溫來襲,形成降雨,導致空氣濕潤,容易引發連續的陰雨天氣?。而陰雨天氣的持續,就會導致寒冷降溫的出現,最終導致作物被凍傷,影響產量。
此外,民間還有“?三月十五大風吹,四十五天不見天”、“三月十五風加雨,田間作物易倒伏”等說法。這些農諺都反映了這天刮大風的對農業生產的影響。而今日三月十五,恰逢刮大風,這意味著今年年景很可能不是很好,需要農民朋友提前做好預防準備。
總之,今日就是三月十五了,是晴是雨還是風大家也都知道了,有興趣的朋友就可以根據農諺來預測未來的氣候變化了。當然,農諺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也不具有科學性,因此也需要大家理性看待,盡量以氣象預報為準。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跟大家說的關于三月十五刮大風的問題了。話說,你們那邊刮大風了嗎?你覺得農諺有道理嗎?可以留言、評論,跟大家說說你們那邊的天氣情況。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