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盛頓還為下一代空中優勢戰斗機(NGAD)的預算和時間表不斷爭吵之際,中國已亮相的兩款六代機卻以不斷地公開試飛,表明這兩個領先的戰斗機項目正在穩步推進。
最近,“保加利亞軍事網”對中美六代機發展歷程和細節進行了剖析對比,并尖銳地指出,在中國六代機已拿出真家伙并成功試飛的情況下,留給美國政府、軍方和軍工復合體的時間,真的不多了。
(沈飛殲-50最新試飛照)
讓“保加利亞軍事網”發出如此感慨的,是4月8日軍事分析師魯普雷希特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中國沈飛集團六代機原型機殲-50再次試飛的視頻。
要指出的是,殲-50這個稱呼只是一些外媒杜撰的代號,沈飛六代機目前仍處于試驗或預生產階段,沈飛和解放軍空軍內部應該有專屬代號,比如“××工程”之類的,但這些信息應該屬于機密,外界很難得知,那么就暫且用“殲-50”這個代號稱呼。
首先,“保加利亞軍事網”指出這次公開殲-50的試飛時機有些耐人尋味。臺海和南海局勢都持續緊張,美國一直沒有放棄在這兩個中國周邊地區制造熱點的努力;其次,特朗普政府再次對中國揮起關稅大棒,試圖用高到離譜的關稅讓中國屈服;最后,不久前特朗普親自在白宮“官宣”美國六代機F-47,聲稱已經秘密試飛五年,美國海軍六代機F/A-XX也有了新消息,但只比現役艦載機提高25%航程,難說能夠突破解放軍的反介入/區域拒止作戰體系(A2/AD)。
(這兩款六代機,對西方造成的心理沖擊更甚于福建艦)
實際上同時公開試飛的不止沈飛殲-50,成飛殲-36也被拍到高清降落畫面,甚至連起落架和尾噴口細節都能看清楚。相比較五代機殲-20在試飛階段的高度保密,這種公開展示的行為無疑是中國對美國的反擊,而且是以不變應萬變式的反擊。
準確來說,這是對美國政府和民間關于“美國能贏”信心的毀滅式打擊:無論美國在中國周邊制造什么沖突,即使真的爆發,中國掌握的技術和產能雙重優勢也可以保證不會像俄羅斯那樣陷入泥潭;而關稅大棒這一招看似狠辣,實際上依然會被殲-36和殲-50帶起的旋風吹散,因為美國已經失去了武力脅迫這張底牌;至于對F-47更是殺人誅心,中國五代機已經飛在天上了,“秘密試飛五年”的F-47在哪里?又是在哪里試飛?難道是在特朗普的腦海中試飛嗎?
(殲-36降落)
“保加利亞軍事網”則進一步指出了NGAD存在的問題,第一就是離譜的成本,按照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數據,NGAD單價要達到3億美元,遠高于8000萬美元的F-35,如果再把通脹因素和幾乎肯定會出現的成本超支算上,輕輕松松就能漲上50%。而且,同時還要兼顧F/A-XX和“忠誠僚機”,以及為了讓六代機順利上艦而對航母的改裝費用等一大批要花錢的項目,美國六代機的最終造價可能是中國六代機的一倍不止。
之后,美國軍方在NGAD技術路線上又犯了和F-35一樣的錯,開始定義為“系統家族”,同時推進有人機、無人機、網絡化作戰和配套軟硬件系統等等,但現在因為復雜度過高,又有部分議員主張回歸單純的制空戰斗機。
再加上自適應變循環發動機和AI空戰系統開發均落后預期進度,美國六代機項目至今是不是搞清楚究竟要走一條什么路,都很難說。
(不是說F-47肯定只有PPT,但至少在出現真機前無法確定)
此外,“保加利亞軍事網”認為在研發模式上的差異,也是造成美國六代機落后的重大原因。簡單來說,美國軍方和軍工巨頭“精心規劃追求完美”,希望能一步到位完成六代機主要系統的研發,參考耗時20年的F-35,而中國則“追求速度”,先把六代機的主體研發完成,在測試過程中不斷加入新的概念快速迭代,最終完成六代機。
而這種理念上的差異不僅體現在技術方面,在戰略方面亦是如此,殲-20從首飛到服役僅用時6年便是證明,那么殲-36和殲-50也有很大可能會沿用這個發展思想。
更重要的是,“保加利亞軍事網”認為中國的六代機計劃可能“遠不止于制造一架戰斗機”,很可能像NGAD那樣也推出一個集成系統,將先進的有人機、無人機、人工智能、高超聲速武器系統結合起來。
但問題是,盡管NGAD可以說起到了先驅的作用,但這個項目至今還是保密狀態,中國卻至少讓全世界看到了具體進展,其中的差別不可謂不震撼。
(NGAD最終能否保住尚不得而知)
美國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快速決定NGAD是否繼續發展,或終止項目后提出其他替代方案,那么與中國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延伸到再下一代戰斗機或其他關鍵的國防工業領域也并非不可能。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