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廣西多地持續干旱形勢引發廣泛關注。據最新通報顯示,由于江河來水量同比偏少三至五成,廣西全區多數地區已出現不同程度的氣象干旱,部分區域甚至達到中度水文干旱等級。目前已有55個縣區遭受旱情影響,約43.1萬人面臨飲水困難,51.9千公頃農作物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達2.1億元。
干旱影響之下,廣西防汛抗旱指揮部迅速啟動應急響應,已派出多個工作組深入各市縣督導抗旱措施落實情況,確保一線抗旱有序、精準推進。截至目前,全區已累計投入抗旱資金8200萬元,組織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并計劃通過蓄水工程、引水調水等方式新增可用水源約8億立方米,為農村生活與農業生產提供關鍵保障。
據氣象監測部門分析,近期廣西上游江河來水量持續偏少,加之季節性高溫和降水異常,導致土壤墑情惡化、水庫蓄水不足,部分農村水源點出現斷供現象。當前,廣西正進入春耕關鍵期,水稻、玉米、蔬菜等作物用水需求急劇上升,旱情若持續,將進一步沖擊區域糧食安全與農產品供應穩定。
面對嚴峻旱情,廣西各級政府積極部署“抗旱保供”兩手抓策略。各地市強化泵站調水、打井取水、應急送水等多種手段,全力保障群眾飲水安全。同時,農業農村部門也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節水灌溉推廣等長效措施,從根本上提升農村地區抵御氣象災害的能力。
除了當前已實施的應急抗旱舉措,廣西還在動態跟蹤氣候變化趨勢,重點監測南寧、桂林、百色等干旱重災區天氣演變,提前制定強降雨來臨后的防汛預案,確保旱澇急轉時段的災害風險可控、處置得當。
氣象專家提醒,當前氣象干旱正處于發展階段,短期內若無大范圍降雨過程,旱情仍將持續甚至加劇,建議有關部門繼續加密監測頻次、強化預警發布,并引導群眾科學用水、合理安排農業種植結構,最大限度減輕旱災損失。
此次干旱不僅是一場對資源調配與應急能力的考驗,也再次警醒我們:在全球氣候波動愈發頻繁的大背景下,強化水資源綜合管理與基層抗災體系建設,已成為保障區域經濟社會穩定發展的“硬課題”。廣西的這場“戰旱保春耕”,仍在持續進行中。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