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全球發起的“美式訛詐”還在繼續。原本以為這是一次見證歷史的時刻,可沒曾想隨著美國的畫風突變,漸漸地將這場威脅、恐嚇、連哄帶嚇的貿易戰,變成了一場笑話!
根據CNBC的最新報道,記者在與白宮的一位高級官員溝通后了解到,美國對中國加征關稅的政策已經生效,但并不是他們之前對外宣布的125%,實際上對中國生效的關稅是145%。
啥?要不咋說老美辦事總是陰晴不定呢?前腳說增至125%,本以為中方能屈服,抓緊撤銷“對等關稅”政策。可萬萬沒想到的是,中方不僅沒有搭理,甚至連看都不愿意多看一眼。這讓美國的臉上實在掛不住面子,只能通過繼續更改稅率來給自己找臺階下。
可實際上呢?漲多少已經無所謂了,因為一般貨物的利潤也就30%到40%左右,如果按照這種方式漲關稅,基本上可以說出口生意都要暫停了,甚至是直接脫鉤,那么你漲145%也好,漲500%也罷,只不過是一串冰冷的數學,沒有任何實質性作用。
可既然沒用,美國又為啥要不斷增加關稅?或者說增加關稅后,對我們的生活有哪些影響呢?比如蘋果手機會不會漲到2萬元一臺?樂事薯片、肯德基會不會漲價?英偉達顯卡、特斯拉汽車還能買嗎?
其實這里我們要先搞明白一個前提,就是美國品牌不等于美國制造!所以美國增長關稅后,美國商品會不會漲價,完全取決于這個商品是不是由美國生產的。
從資料上來看,2024年我國從美國進口最多的機械電子類產品,其中除了發動機及零部件外,最主要的產品就是集成電路。通俗點說就是手機、汽車上使用的高精尖芯片。不過大家可以放心,像各國產手機品牌,使用的芯片大部分都是由臺積電、三星代工的,這些工廠不是在國內,就是在韓國,而且大多的組裝都是在中國完成的,所以這稅,怎么也算不到老百姓頭上。
但不得不說的是,在一些高端汽車中,國產汽車有不少用的都是美國的芯片,而這些芯片都是在美國制造。此外還有醫療器械上,很多醫療設備也都是從美國進口,這一點我們必須承認人家在該行業的地位,所以日后像高端汽車、醫療等方面可能會出現漲價。
不過好消息是,雖然在尖端科技上我們和美國還有一些差距,但是隨著國產自研技術和國產制造的不斷努力,如今很多領域我們都能找到“平替”,更不是離開美國就沒辦法生存發展了。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