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新聞4月18日訊(通訊員 黃新 周林鳳)眼下,正是大豆播種的好時節。新田各地積極開發丘陵旱地、荒坡地、保水性差的低產水田等耕地資源,見縫插針增加大豆種植面積,鞏固糧食安全,讓土地增效,農戶增收。
在新圩鎮石門頭村,種糧大戶謝英平將村里撂荒的山地復墾出來種植大豆。種植現場,一片熱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村民們分布在山地四周,利用鐮刀、割草機等工具,清除灌木和雜草,為機械化種植大豆清除障礙。兩臺自動化播種機則緊隨其后,在開墾出來的山地里來回穿梭,高效快速地進行大豆播種。
“機械化播種,不僅節約了成本,還提高了效率。”農機駕駛員胡軍軍介紹,“像這種山地,我們一天能播三十畝到四十畝,大豆的成活率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在農業領域深耕多年的謝英平敏銳地捕捉到,大豆作為重要的糧油作物,市場需求大,發展大豆種植產業前景廣闊,而村里的荒地資源具備開發潛力。今年,謝英平流轉了村里400余畝撂荒山地種植大豆,計劃在先進農業技術的推動下,逐步打造一個大豆種植示范基地。
“新田的五月黃大豆品質很好,今年如果種好了,明年就可以帶動附近的村民一起種。”謝英平表示,后續將以“基地+農戶”的模式,帶動農戶共同增收。
為鞏固和拓展糧食安全基礎。近年來,新田縣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出臺惠農補貼政策,提供技術跟蹤服務,在穩定水稻種植規模的基礎上,大力推廣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新田大豆”的種植,推行玉米大豆帶狀復合種植,達到一地多收的目標。今年,全縣種植春大豆6.8萬畝,為保障糧食安全、推動農業產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