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通數據分析師 李浩楠 記者 李燕娜
港股市場在經歷年初的震蕩后,逐漸展現出蓬勃生機。在這輪以人工智能投資主導的結構性行情中,港股互聯網ETF(513770)以銳不可當的勢頭成為市場焦點。截至3月19日,該基金自1月14日行情啟動以來累計漲幅已突破50%,顯著跑贏恒生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成為捕捉港股AI與互聯網投資浪潮的標桿工具。其規模更是在近期突破40億元人民幣,印證了市場對港股互聯網板塊的強烈信心。無論是從業績彈性、成分股質量,還是資金關注度來看,這只產品都堪稱當前港股投資領域的“現象級”存在。
港股通互聯網ETF階段表現
數據來源:WIND
回顧2021至2022年間,盡管基金行業曾提出"跨過香江爭奪定價權"的戰略構想,但這一雄心勃勃的宣言最終未能兌現。彼時重倉港股的基金產品普遍錄得行業最低收益率,相關基金經理在后續兩年談及該階段時仍難掩懊悔。然而當前市場格局已發生顯著變化,投資快報記者通過分析年內收益領先的基金產品可見,港股資產配置已成為其超額收益的重要來源。
公募行業港股配置比例創歷史新高
數據來源:南財基金通
港股互聯網ETF的核心競爭力首先體現在其成分股的龍頭屬性上。該基金跟蹤的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匯聚了騰訊控股、阿里巴巴、美團、小米集團等中國互聯網領域的絕對領軍企業,前十大權重股合計占比超75%。這些企業不僅是人工智能、云計算、電商等前沿技術的實踐者,更在2025年的業績復蘇周期中展現出強勁韌性。例如,騰訊近期在AI大模型領域的突破性進展、2025財年大超預期的資本開支,以及美團本地生活服務的持續滲透,均為指數貢獻了可觀的增長動能。這種高度聚焦龍頭的策略,使得基金能夠精準捕捉行業變革紅利,避免中小市值個股波動帶來的不確定性。
基金十大權重股
數據來源:WIND
作為跨境投資工具,港股互聯網ETF在交易機制上的優勢同樣突出。不同于普通QDII基金,該產品支持日內T+0交易,且不受額度限制,為投資者提供了靈活捕捉短線機會的便利。從流動性指標看,其2025年日均成交額穩定在7.19億元以上,即使在市場劇烈波動時也能保持充足的買賣深度。更值得關注的是,基金近期持續獲得“聰明資金”青睞——僅3月5日單日便吸引超8億元凈流入,凸顯投資者對港股互聯網板塊的長期看好。
從估值修復空間來看,港股互聯網ETF當前仍具備顯著配置價值。盡管標的指數已實現可觀漲幅,但橫向對比全球科技板塊,港股互聯網企業的市盈率仍處于歷史均值下方。海通證券研報指出,隨著美聯儲降息周期深化,港股流動性寬松環境有望延續,而國內穩增長政策加碼將進一步改善企業盈利預期。以港股醫藥巨頭藥明康德為例,其近期公布的10億元注銷式回購計劃及雙位數營收增長指引,直接帶動CXO板塊估值重塑,這類基本面改善案例在港股中并非孤例。港股這種“戴維斯雙擊”潛力,為基金后續表現提供了堅實支撐。
在風險收益比的平衡藝術上,該基金同樣展現出獨特優勢。相較于直接投資個股,ETF的分散化特性有效降低了單一公司黑天鵝事件的沖擊。以2024年四季度為例,在恒生指數上漲17.67%的背景下,港股互聯網ETF憑借對細分賽道龍頭的精準配置,實現了25.87%的凈資產收益率,超額收益顯著。此外,基金管理人在跨境ETF領域的深厚積淀,確保了跟蹤誤差始終控制在行業領先水平。對于既想分享互聯網巨頭成長紅利,又希望規避選股風險的投資者而言,這無疑是事半功倍的選擇。
站在2025年一季度的時間窗口回望,港股互聯網ETF的強勢表現絕非偶然。它既是人工智能革命與港股估值洼地共振的產物,也是中國互聯網企業穿越周期、重煥生機的縮影。隨著政策面暖風頻吹、海外資金持續回流,疊加成分股業績的持續兌現,這只工具型產品有望在更長時間維度上展現生命力。對于普通投資者而言,借道此類高彈性、高透明度的ETF布局港股核心資產,或許正是參與這場“東方科技浪潮”的最優解。
那么這次的基金測評就到這里,歡迎大家掃碼下載“基金通”,更專業的基金評價數據不容錯過!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