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5年秋季iPhone 17系列發布的臨近,多方消息顯示,蘋果或面臨國行版售價的顯著上漲。這一趨勢不僅源于全球貿易環境的變化,更與蘋果在關鍵零部件供應鏈上的調整密切相關。以下結合最新爆料與行業動態,深度解析iPhone 17系列可能面臨的成本壓力與應對策略。
一、漲價主因:關稅與供應鏈成本攀升
1. 關稅壓力激增
據美國銀行分析,若中美貿易戰導致針對中國制造產品的關稅提升至10%,蘋果需將iPhone 17系列售價提高約9%以抵消成本。以iPhone 17基礎款為例,其起售價或從799美元漲至870美元(約合人民幣6300元),而Pro系列漲幅可能更高。此外,美國近期提出的“對等關稅”政策進一步加劇了蘋果的困境,iPhone若無法滿足“美國成分≥20%”的豁免條件,在美售價可能飆升44%(如iPhone 16 Pro Max或漲至2300美元),而這一成本壓力或間接影響國行定價。
2. 存儲芯片價格暴漲
全球存儲芯片市場近期經歷劇烈波動,美光、三星、SK海力士等廠商因產能收縮與AI需求激增,宣布NAND芯片漲價10%,部分型號漲幅甚至達300%。iPhone 17系列若繼續采用美光供應的美國原產存儲芯片,成本將大幅攀升。為規避關稅與供應鏈風險,蘋果或轉向韓國海力士等非美系供應商,甚至考慮國產存儲芯片(如長江存儲)作為備選方案。
二、關鍵零部件供應鏈調整動向
1. 存儲芯片:美光或遭替代
美光DRAM及NAND芯片的原產地主要為美國,受關稅影響顯著。蘋果或加速與海力士、三星的合作,后者芯片代工集中于韓國與中國臺灣,可降低關稅風險。此外,國產存儲廠商兆易創新、江波龍等已具備車規級與高性能存儲芯片量產能力,但短期內可能僅作為備選方案。
2. 電源管理芯片:德州儀器產能轉移
當前iPhone電源管理芯片主要由美國德州儀器(TI)供應,其美國本土工廠生產的產品可能面臨關稅壓力。蘋果或要求TI將部分產能轉移至馬來西亞、中國等亞洲工廠,同時引入安森美、瑞薩等日系供應商分擔風險。
3. 康寧玻璃:亞洲產能擴張
康寧大猩猩玻璃目前主要依賴美國本土生產,但蘋果已推動康寧在重慶、韓國等地的工廠擴產,未來國行版iPhone玻璃蓋板或將更多來自亞洲供應鏈,以降低成本并縮短交貨周期。
4. 射頻芯片:國產替代加速
iPhone射頻前端模塊長期依賴美國Skyworks、Qorvo等廠商,其美國原產芯片可能受關稅影響。國內廠商如卓勝微、唯捷創芯已具備5G射頻模組量產能力,華為等品牌已部分采用。蘋果或逐步引入國產射頻芯片,但需通過嚴格的性能驗證。
------
三、市場影響與消費者選擇
若iPhone 17系列國行售價上漲9%-15%,其定價區間將直接與華為Mate 80系列、小米15 Ultra等國產旗艦機型重疊。部分消費者可能轉向性價比更高的國產機型,尤其是華為憑借自研麒麟芯片與鴻蒙生態,已在高端市場形成差異化競爭力。
iPhone 17系列的定價與供應鏈策略,折射出蘋果在全球化供應鏈動蕩下的兩難:既要維持技術領先地位(如搭載3納米N3P工藝芯片、AI功能升級),又需應對地緣政治與成本壓力。最終能否通過調整供應鏈與關稅豁免化解危機,仍需觀察后續政策動向與蘋果的靈活應對。
聲明:以上信息綜合自網絡爆料,具體參數以官方發布為準。配置信息或存在迭代或誤差可能,理性看待爆料內容哦~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