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大阪4月10日電 題:和合之聲 美美與共——中日兩國藝術家共演交響樂《詩意江南》
新華社記者楊光
日本大阪交響音樂廳內座無虛席,交響樂《詩意江南》的旋律如流水般時而緩慢,時而激越,仿佛一幅靈動的水墨畫卷在聽眾眼前徐徐展開……日本作曲家說,《詩意江南》最終章“和”,體現了期盼日中兩國和諧相處的愿望。
4月8日,在日本大阪交響音樂廳,日本世紀交響樂團和南京民族樂團演奏交響樂曲《詩意江南》。新華社記者 楊光 攝
中日兩國藝術家聯(lián)袂出演的“和合之聲”音樂會8日晚在當地上演。融合中西方音樂元素的交響樂《詩意江南》在本次音樂會上實現全球首演。
《詩意江南》由日本著名作曲家和田薰結合在中國南京等地的采風經歷,歷時兩年創(chuàng)作而成。該曲由“山”“水”“城”“林”“和”五個樂章組成,展現了中國江南水鄉(xiāng)的自然和人文風光。當晚,在日本指揮家飯森范親的指揮下,南京民族樂團和日本世紀交響樂團的藝術家們默契配合,西方樂器與中國民族樂器交相輝映,完美呈現了這部交響樂。
4月8日,南京民族樂團在日本大阪交響音樂廳演奏《百鳥朝鳳》。新華社記者 楊光 攝
“能以中國民樂與西方管弦樂融合的形式創(chuàng)作作品,對我來說是非常有意思的。”和田薰告訴記者,他先后三次前往南京,觀賞了南京的山水、林木、寺觀、城墻等,那里的中國江南文化元素成為《詩意江南》的創(chuàng)作靈感。他說,《詩意江南》最終章“和”體現了期盼日中兩國和諧相處的愿望,“希望這首曲子成為日中友好的橋梁紐帶。”
4月8日,日本指揮家飯森范親在大阪交響音樂廳接受記者采訪。新華社記者 楊光 攝
飯森范親評價《詩意江南》說,這部樂曲讓中國樂器與西方樂器各展所長,四十多分鐘的聯(lián)合演奏和諧優(yōu)美,毫無違和感。他說,日中兩國的語言、文化中有許多共通點,這次演出能明顯感受到兩國藝術家演奏時產生的“化學反應”。
“和合之聲”音樂會由日中國際文化藝術交流協(xié)會主辦,獲得大阪·關西世博會“TEAM EXPO 2025”共創(chuàng)項目認證。音樂會上,南京民族樂團還演奏了《百鳥朝鳳》,旅日二胡藝術家張濱、琵琶藝術家葉衛(wèi)陽等演奏了《賽馬》等中國名曲,引起現場熱烈反響。
4月8日,日本作曲家和田薰在大阪交響音樂廳接受記者采訪。新華社記者 楊光 攝
張濱說,近年來,越來越多日本民眾對二胡等中國民族樂器產生濃厚興趣,促進了中日音樂藝術交流融合。
“中國民樂擁有獨特的旋律,民族樂器的音色、音階等很有特點,表現力很強,一聽就能理解,很能吸引人。”飯森范親說,日中都有很多獨特的樂器,相信音樂交流能讓兩國在文化領域實現更深層的共鳴。
本場音樂會吸引了上千名觀眾。日本觀眾油谷女士告訴記者,《詩意江南》以及當晚其他樂曲的演出都非常棒。她認為“日中友好十分重要,希望兩國藝術家有機會共同創(chuàng)作和演出更多音樂作品”。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