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事人身份的特殊性,讓事件更有了幾份不同尋常之處。
全文1457字,閱讀約需4分鐘
撰稿 / 王天定(學者) 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 李立軍
▲資料圖:涉事高校校園一角。圖/微信公眾號“晚安華師”
華南師范大學發生的一起學術不端事件所引發的輿情,還在持續發酵中。
4月11日凌晨,華南師范大學就網傳“國內學者論文被指翻譯抄襲7年前英文論文”一事發布情況通報稱,經調查,該論文存在抄襲和未經他人許可而不當使用他人署名的學術不端行為,學校將依規依紀嚴肅處理。4月10日晚,開放時代雜志也就此發布了撤稿聲明,并表示該文存在嚴重抄襲。
從目前的報道看,這起學術不端事件,緣起作者把國外期刊英文論文翻譯后署自己的名字發表。而媒體查詢發現,此次卷入論文抄襲事件的兩位作者中,除了第一作者鐘燕慧外,另外一位作者吳堅還是該校現任副校長。當事人身份的特殊性,讓事件更有了幾分不同尋常之處。
應該說,從時間上看,涉事高校對此事的調查比較及時,結果公布得也比較迅速,似乎并未因作者的身份和職務而有所拖延。但是,普通教師存在學術不端行為尚且性質嚴重,遑論高校副校長署名發表的論文“存在嚴重抄襲”。涉事高校自當對此高度重視。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都不是一件小事。相對于普通教師的學術不端行為,事件牽涉副校長,其所帶來的惡劣影響更甚,即便其為第二作者,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也不容小覷。因此,此事無疑具有更為廣泛的警示意義。
有網友注意到,涉事高校的通報,只是泛泛稱該校東南亞研究中心鐘某某、吳某發表的論文存在學術不端,并未披露“吳某”就是該校副校長吳堅這一重要信息。有人對此提出質疑:如果吳堅出席校內各類活動,身份介紹中肯定少不了副校長這一頭銜,但為什么卷入學術丑聞時,“副校長”這個職務就沒有出現在通報中?
同時,涉事高校的通報中還特別強調,此事中還存在“未經他人許可不當使用他人署名的學術不端行為”。誠如不少網友所說,既然如此,就有必要搞清楚,到底是哪位作者未經他人許可不當使用對方姓名,以進一步厘清其中的責任。
如果說,吳堅身為華南師大副校長,發表學術論文時擅自使用該校普通教師的姓名,并且作為第一署名人列自己名前,這在不少人看來似乎有違常理。
另外一種可能是,文章的第一作者鐘燕慧發表論文時,為了增加文章發表的概率,有意拉了更具社會知名度與學術影響力的吳堅副校長署名,為自己背書。
對此,人們不能排除“吳堅不知情,幫鐘燕慧背黑鍋”的可能性。但據北京日報報道,兩人此前曾多次合作發表論文,存在比較長時間的學術合作關系。而且,涉事文章發表距今一年有余,所發表的雜志又是一份頗具影響力的學術期刊,要說吳堅在這一年多里一直被蒙在鼓里,對自己有這樣一篇已發表的文章渾然不知,似乎很難說服網友。
事實上,從媒體披露的吳堅各類頭銜看,其顯然屬國內知名學者,如今又身居知名高校副校長之位,更屬社會公眾人物。對這樣的人物,社會公眾當然有更高的道德期待。因為在現代社會,一個人的社會地位不同,社會角色不同,其行為在社會上產生的道德效應也完全不同。身居社會高位的人,如果行為不檢點,對社會道德和規則所帶來的破壞性影響是顯而易見的。
社會各界包括廣大網友圍觀這一事件,體現的是公眾對學術腐敗的零容忍,這也是共塑良好學術生態的題中應有之義。就此看,涉事高校也不妨進行更深入的調查和詳細的釋疑,以回應公眾的期待。
值班編輯 古麗

華人“鋼鐵大王”被綁架撕票,車輛被遺棄畫面曝光!中使館回應
特朗普被起訴
白宮辟謠“推遲關稅90天”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