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猿輔導武漢公司的辦公室里,本該是倒休假期的平靜一天,卻成了28歲李某某生命的終點。這位原定5月2日舉行婚禮的年輕人,倒在了工位上,再也沒能回家。
“他當時正在加班。”李某某的女友在電話里聽到鍵盤敲擊聲的3小時后,所有聯系突然中斷。家屬趕到公司時,大門緊鎖,報警破門后只找到空蕩的工位。直到次日清晨,保潔員在角落發現“已經不行了”的遺體。
公司聲明中強調“當日沒有安排加班”,但親屬提供的聊天記錄顯示,事發當晚8點,李某某還在處理工作。這種矛盾,讓這起猝死事件迅速沖上熱搜。
更令人心碎的是細節。李某某是華中農業大學2020屆畢業生,入職猿輔導5年,從普通員工做到團隊骨干。他的大伯紅著眼睛說:“孩子父親早逝,母親改嫁,姐弟倆相依為命,好不容易盼到他要成家……” 婚禮請柬都印好了,湖北鐘祥老家的親戚們正等著喝喜酒。
在輿論發酵的48小時里,更多碎片浮出水面。新員工張女士在離職時看到,IT辦公室排著長隊,“都是來還設備的”。她21日剛簽完入職協議,24日就果斷離開:“培訓時每天工作12小時,組長突然說網絡故障放假,太蹊蹺。”
勞動監察部門介入后,發現一個關鍵空白:猿輔導和家屬均未提交工亡認定材料。這種沉默讓事件蒙上更多陰影。有業內人士透露,在線教育行業普遍存在“隱形加班”——系統顯示下班,但KPI壓力迫使員工自發熬夜。
在社交媒體上,兩條時間線被反復對比:公司聲稱的“倒休假期”,與員工實際經歷的“培訓到深夜”;宣傳冊上的“人性化管理”,與離職潮中摔碎的工牌。一位匿名主管承認:“季度考核前,凌晨兩點亮著燈的辦公區很常見。”
猝死事件發生后第七天,武漢光谷軟件園的猿輔導大樓依然燈火通明。保安對記者的問題搖頭走開,而18樓窗邊,還能看見沒來得及撤掉的“沖刺618”業績橫幅。李某某的工位已被清理,但桌上便簽的一行字被同事拍下:“本月課時還差47小時”。
截至發稿,該公司招聘頁仍掛著“彈性工作制”的福利說明。而在某職場平臺上,3天新增187條匿名評論,最高贊寫道:“彈性=下班彈,上班不彈”。
這場悲劇撕開了互聯網時代最痛的傷口:當“自愿加班”成為潛規則,當“奮斗”被異化為無休止的消耗,誰該為消失的生命負責?法醫報告尚未公開,但死者大伯的質問已在空中回蕩:“要是真沒加班,我侄子22號晚上8點,為什么會在公司?”
(本文信源:澎湃新聞/紅星新聞/新黃河/猿輔導官方聲明/受訪者供圖)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