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樹下走,屎從天上來”,近日,鄭州鬧市區的“天屎之路”再次引發爭議。每年春夏,鄭州市金水區經五路和緯一路交叉口附近,因大量夜鷺在樹上棲息,頻繁掉落的鳥糞讓周邊路面、車頂上都是白花花一片,因此被戲稱為“天屎”之路。有居民深受鳥屎困擾,提出能否將其遷走。 對此,4月16日,鄭州市林業局工作人員回應中國新聞周刊,確有市民因此提意見,也有部分商戶曾聯名提議要求把鳥趕走、把樹砍了。工作人員解釋,夜鷺有很強的戀巢性,強行把鳥遷走是不現實的,也違背了野生動物保護法,經過與專家探討,目前還沒有更好的辦法,希望居民包容理解。 據統計,在這里生存的夜鷺,數量曾達到1.5萬只。
河南省鳥類學會理事長、鄭州師范學院生物學教授李長看,曾連續10年對鄭州市區的鷺科鳥類進行研究。他向中國新聞周刊 介紹,早在1989年,夜鷺就飛來了鄭州,在黃河南岸及附近魚塘覓食,后被漁民驚擾,便遷至此處,附近高大茂密的法桐樹使夜鷺得以安穩繁衍。 對于市民建議的“鳥類遷居”,李長看表示,“鳥類遷居應該理性去看待,我一直表達一個觀點,有鳥居住的地方才是好地方,老百姓有句話講,鳥不拉屎的地方誰會去?”他認為,夜鷺所代表的鳥類選擇了這里,本身就是對此處環境的高度認可,當出現更適宜的環境時,“它自然而然就去了”。比如,離市區更遠的迎賓路近年來也出現了大量夜鷺,“那里更適合夜鷺,對居民造成的困擾在降低,離黃河更近”。 此外,夜鷺有夜行性,夜間出去覓食,白天在巢窩附近活動棲息,“在非繁殖期,白天碰到鳥拉屎的概率更高,晚上概率更低。到了繁殖期,小鳥出巢,夜鷺夫婦需輪流值守不分晝夜地覓食,這時候夜鷺白天也會飛出去。”李長看表示,“鳥屎對人造成一些困擾,但鳥類也有其生存的權利。這些問題要解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來源:中國新聞周刊
全部評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