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最近在太平洋搞了個大動作,號稱"重返太平洋",動用了300架飛機,在25個地點展開演習,聲勢不小。
他們說是為了檢驗聯合作戰能力,確保未來沖突中的優勢,但這更像是給自己壯膽。這些年,美軍在中國面前碰了不少釘子,從貿易摩擦到南海爭端,想靠秀肌肉讓中國低頭,結果一次次都沒得逞。
這“重返太平洋”聽著耳熟,有點像冷戰那會兒美蘇對著干的“重返德國”,雙方都拼命展示肌肉,想嚇唬對方。
現在中美關系雖然沒到冷戰那會兒劍拔弩張的地步,但也挺緊張的。中國這邊一直盯著美國的動靜,也在悄悄做準備。
美國擺出這么大的陣仗,其實遮不住戰略上的短板。太平洋離美國本土十萬八千里,真要打起來,能不能保持優勢還真不好說。
中國這邊呢,一直是不惹事也不怕事,踏踏實實發展自己。就算當年特朗普政府又搞軍事施壓又搞經濟制裁,中國也沒慫,該干嘛干嘛。
今年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計劃發射五十次火箭,比美國所有商業航天公司加起來都多,這就是實力,也是戰爭潛力。用實際行動告訴世界,中國不是好欺負的。
中美一個秀肌肉,一個秀航天,在太平洋的較量越來越激烈。這競爭是好事,但也增加了擦槍走火的風險。這兩個核大國,真要打起來,后果不堪設想。
美國真做好跟中國干仗的準備了嗎?表面上看,美國軍事實力強,中國經濟有優勢,好像勢均力敵。可仔細想想,遠不是這么回事。美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打了那么多年,那算不上真正的高強度消耗戰。
真要碰上中國這樣工業體系完整、生產能力強大的對手,美軍的彈藥夠用嗎?外媒報道,美國現在彈藥庫存大概十萬噸,可按美軍自己的評估,如果跟中國開戰,七十天就能把彈藥打光。這就說到中國的最大優勢了:完備的工業體系和強大的生產能力,這是打持久戰的關鍵。
美國在越南戰爭就吃過這虧,越南軍費比美國少得多,但靠著強大的生產能力,硬是把美國拖進泥潭。
美國拼命往越南送武器彈藥,越南消耗得也快,還能自己生產,美國最后沒辦法,只能撤兵。這一點,正是美國最忌憚中國的。
“重返太平洋”看著熱鬧,其實暴露了美軍在“廣闊戰場”上聯合作戰能力的不足。過去幾十年,美軍一直想掩蓋這個短板,如果不是這次演習,估計他們還活在夢里。美軍的自信和焦慮交織在一起,恰恰反映了他們面對中國崛起時的復雜心態。
中國這邊,一直保持戰略定力,踏踏實實提升綜合國力。從經濟發展到科技創新,從軍事現代化到太空探索,中國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中國的發展,不是為了挑戰誰,更不是為了取代誰,而是為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面對復雜的國際局勢,誰才是真正的贏家?這場“重返太平洋”會帶來什么后果?這些問題值得好好想想。中美之間的競爭與合作,會深刻影響世界未來的走向。
中國會繼續堅持不惹事也不怕事的原則,堅定維護國家利益,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力量。就像開頭說的,過去一窮二白都不怕,現在更不怕。中國有信心、有能力應對任何挑戰,在新時代書寫更輝煌的篇章。
全部評論 (0)